汉正街,武汉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名片。”汉正街也要乘着升级改造的契机,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在这片火红的大武汉的土地上,在改造中,首先是要加装电梯,汉正街曾经辉煌过,武汉人也曾以为豪过,时代变迁,汉正街往日的辉煌只能成为过去,新的汉正街人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汉正街的潜能,团结一心,再创奇迹,这样才不枉费武汉人的不服输、敢拼的武汉精神。
1、老旧小区改造,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老旧小区改造是国家统一部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决策。老旧小区改造应怎么改?我认为,老旧小区房子一般都是二十年前建造的,房屋渗漏,外墙脱落,室内公用管道老化,室外地面破旧,停车位少,绿化少,智慧安全防控缺乏,养老,托育,家政,医疗,物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是缺位。因此,老旧小区改造的思路,一是应在改造房子中,重点要抓住室内公用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不要成为房子的外立面漂亮了,而公用基础设施基本不改样,居民使用功能仍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或仍存在屋漏管裂苦不堪言的窘况,
二是应把建立和改善公用服务设施作为改造的重点,增强小区服务功能。老旧小区是老年人集中居住且多为以后居家养老的地方,出租房子多,弱势群体也多,因此,在改造中,首先是要加装电梯。这是大家最期盼的事,采取人性化和优惠政策措施,消除障碍,加快推进。其次是要把改建养老服务中心放在改造的重点,为日后居家养老提供老人需求的点菜式服务,
有条件好的,可以单独改建,没有条件的是否可以几个附近小区改建一个。其三是要增设托育,家政,快递,医疗等服务设施,其四是要增设停车位和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智慧安全防控,无障碍设施。其五是要对电线,有线电视线,宽带,及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建,改变目前乱拉私接,乱挖私铺的乱象,其六是要建立投融资机制,财政,社会资本等多途径参与改造,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武汉2018年进行汉正街板块旧城改造,武汉本地人对这片老城区有什么特殊回忆吗?
汉正街,武汉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名片,汉正街成了武汉人心目中的富人区,汉正街也成了繁华、时尚的代名词。逛汉正街,在那个汉正街蓬勃发展的年代,成了武汉人最值得炫耀的一件大事,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窄窄的巷道挤满了购物、打货和闲逛的人群。看到了很多平时都未曾见过的新奇特的东西时,总会停下脚步,仔细研究半天,
汉正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地处汉口的繁华地带,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初期,汉正街曾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这里是小商品的聚集地,当时全国各地的生产厂家能在汉正街找到人合作,就是赚到钱了。这里的小商品也以物美价廉,被国人所认可,汉正街地处闹市区,街道狭长,四周巷道众多,随着生意的火爆,周边的小巷小道也都成了炙手可热的铺面了。
就在这个时期,汉派服装也应运而生,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让更多的武汉产面向全国,走在繁忙的汉正街,也会让人迷失方向。时不时,会有挑着货物的“扁担”撞到大腿,熟悉的“让一让,擦倒了”的话语,在耳旁而过,起初在汉正街做生意的本地人较多,以前很多国营单位,都会在汉正街设立自己的门市部,第一批在汉正街成为万元户的人,就是那段时间敢于脱离国营厂出来单干的人。
生意越做越大后,亲戚带亲戚,自家的人也就慢慢地在汉正街立足了,现在汉正街真正做生意的本地人,越来越少了。记忆中,武汉人扯着大嗓门“过来看,过来瞧,新到的......”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历史!他们或赚到钱不干了,或出租自己的店铺,收起租子了......所以武汉人给了很多外地人,“本地人比较懒,怕吃苦”的映象,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达,汉正街慢慢的失去了货物到汉正街中转的作用了,全国每个城市也都有了自己的批发和零售市场,汉正街的红火,也正在慢慢减退。在那个汉正街鼎盛的时候,作为武汉人曾经引以为豪,每当外地的朋友或是同学来到武汉时,总是会带他们来领略一下汉正街的风采,当然,记忆中最难忘怀的是,在汉正街街道林立的老城区,总有那么些深深吸引我们的小吃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