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号称高阳氏,在今天河北高阳县也有关于颛顼的纪念性建筑。颛顼在耄耋之年去世后,天子之位由其子帝喾接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将颛顼、帝喾的活动范围认定在今天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濮阳一带,颛顼活动范围非常广,称“绝地通天”,冕宁安宁河可能为颛顼少年话动区域之一,因有传淖子于荥经,故说颛顼生于荥经;颛顼生于冕宁,其地方志记不会空穴来风,但我相信颛顼曾活动于免冕宁。
1、颛顼何许人也?颛顼故里在何处?
谢谢邀请!一般而言,地方志对于保存乡邦文献非常重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地方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地方志会记载很多官方史书所不屑于记载的内容,或者是官方史书不便于记载的内容等等,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但是,地方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可信的,对于地方志的记载,我们还是要批判地来看待它。一般而言,地方志对于时间比较近的历史,记载比较可信,而对于遥远的历史记载,往往是传说与史实混杂在一起,
而且,地方志多少还都存在着夸耀乡里的弊端。另外,地方志的编撰者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志的质量,这都是我们在使用地方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颛顼画像具体到问题中所提到的《冕宁县志》所记载的有关颛顼的故事,则是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地方志的弊端,首先,就颛顼来说,关于颛顼最为可靠的记载是《国语》、《史记》等文献。
根据这些文献的记载,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他在黄帝去世之后被立为天子,据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睿智的人,他出任天子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颛顼在耄耋之年去世后,天子之位由其子帝喾接掌。古史辨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其次,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来看待颛顼的历史记载呢?近代以来,历史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认识到,不能直接将传说当成历史,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尤其是在经历了近代疑古思潮洗礼之后,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颛顼等人的历史,更是不能直接当信史。王国维塑像再次,自从近代从西方传来了考古学以后,王国维先生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主张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来研究历史,这也为我们认识上古时期的历史传说指明了路径。传世文献中对颛顼等人的记载虽然不能直接看为信史,但是这些传说的背后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历史的影子在,就是所谓的“史影”,
传世文献中对颛顼个人的很多神奇记载肯定是不真实的,但作为颛顼时代,他是真实的。颛顼的时代,就是龙山时代晚期,处于氏族部落联盟向国家过度的时期,颛顼所在的炎黄部落联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在这一时期内,也有很多文明成果不断涌现。颛顼就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河南内黄的二帝陵一般认为,颛顼所在的炎黄部落联盟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将颛顼、帝喾的活动范围认定在今天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濮阳一带,颛顼、帝喾的二帝陵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距离濮阳15公里。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
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根据春秋文献可知帝喾是商人先祖,如今商丘城南高辛镇也建有帝喾陵。也建有祭祀帝喾的庙宇,而颛顼号称高阳氏,在今天河北高阳县也有关于颛顼的纪念性建筑。河北高阳县的颛顼纪念性建筑颛顼的时代里,炎黄部落断然不可能跑到四川省西南部的冕宁县,在汉武帝开西南夷之后,冕宁县才得以与中原地区有了实质性联系,
2、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检《辞海》《辞源》及海内外华文辞书,“故里”皆“乡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词,如今看来,已经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滥了用臭了,成了地方历史造假的代名词,其实大可不必宣扬什么“故里”,一者你没有严谨的文献论证、考古证实,光凭地方志喊些口号得不到学界认可,就算雇几个“明星”站台也只会恶心全国人民,纯属停留在打把式卖艺、吹口哨走夜路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