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决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按上所示,安徽受灾人口多于江苏,江苏直接经济损失比安徽大,这是由于安徽人口多,江苏经济比安徽好所致,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袭的安徽和江苏两省,这不叫牺牲安徽保江苏河南,主要原因淮河到安徽后落差变小,河道变窄(大多被当地开采利用),排水不畅,若不蓄洪,淮河安徽段堤坝率先溃坝,淮河两岸阜阳,蚌埠,滁州,以及合肥都要遭殃,舍弃几个镇保这几个大城市,而不是为了保江苏,淮河到江苏后,河道变宽,经常疏通,有三条入海口,一条入长江,就是上游的水量赶上长江的水量也淹不了,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安徽要有钱了把淮河河道疏通疏通,加筑堤坝,上游水量再大也不会担心自家的堤坝会不会溃坝了。
1、抗洪救灾,为什么会牺牲安徽,来保障河南江苏?
这不叫牺牲安徽保江苏河南,主要原因淮河到安徽后落差变小,河道变窄(大多被当地开采利用),排水不畅,若不蓄洪,淮河安徽段堤坝率先溃坝,淮河两岸阜阳,蚌埠,滁州,以及合肥都要遭殃,舍弃几个镇保这几个大城市,而不是为了保江苏,淮河到江苏后,河道变宽,经常疏通,有三条入海口,一条入长江,就是上游的水量赶上长江的水量也淹不了,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安徽要有钱了把淮河河道疏通疏通,加筑堤坝,上游水量再大也不会担心自家的堤坝会不会溃坝了。
2、淮河发洪水全往下游排水,会影响到南京吗?
许多江苏人认为淮河和长江发洪灾,和江苏没关系,即使安徽不泄洪江苏也不会受淹,所以不需要领安徽人的情,那是相当的自信满满,对于淮河认为他们有洪泽湖挡着,然后可以一分为三,分流出去,然后他们的长江水面最宽,再大都不怕,但他们都忽视一点,如果安徽不泄洪,这个水流肯定加速,水量肯定更大,在淮河水急速进入洪泽湖,当淮河水进入洪泽湖的一定时间的流量超过洪泽湖的流出去的水,洪泽湖水位就会快速不断上涨,洪泽湖水排不出去,水位就会不停上升,首先就是冲垮洪泽湖四周堤坝,淹没洪泽湖周围的县市,然后洪泽湖的三条分岔河,也会因为短时间快速增长,超过承载量,继续影响支流两边的城市。
看看江西的鄱阳湖,就是因为洪水快速流入,湖面面积比去年增大几倍,如果洪泽湖水流量也像鄱阳湖一样,你们认为你洪泽湖能承受得住?你洪泽湖还能比鄱阳湖大?长江洪水也是同样的道理,上游的安徽长江段水面是没有江苏南通长江段水面宽,就因为水面窄,水速会更快更大流入下游江苏段,那个冲击力能有几个城市受得住?不要以为就你们的堤坝是水泥做的,别人都是泥巴做的!而且长江是流经江苏南京,镇江,泰州,南通几个城市,也就南通段因为是入海口,所以江面才宽,其他城市江面也和安徽差不多,到时候肯定也会和芜湖一样,被洪水包围,
3、好多报道说王家坝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江苏河流网四通八达,泄不泄威胁江苏吗?
不了解王家坝的人,可能认为本次淮河发生洪水,打开王家坝与三峡大坝开闸没什么本质区别,洪水过后正常关闸就可以了。但了解王家坝的人,每看到一次开闸,都会默默地落泪,王家坝在正常气象年景下,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坝”,很多人应该都没听过“她”的存在,这里不过多描述王家坝的设计参数,单纯讲一下王家坝与正常拦河大坝的区别。
传统印象中,拦河大坝都是建立在河道干流,除了拦截洪峰外,日常也可用于水利发电,持续运行就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但王家坝的背后却不是主干河道,也不是大型蓄水湖泊,而是濛洼蓄洪区,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常情况下这一蓄洪区内与普通村镇没什么区别,可以正常的居住、种植,但当王家坝开闸,则意味着整个濛洼蓄洪区全部淹没,用来暂时存储淮河洪峰,以确保淮河下游流域安全。
整个濛洼蓄洪区面积183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7.66米,蓄洪量7.5亿立方米,内有耕地18万亩,四个乡镇,人口10万以上,每一次濛洼蓄洪区蓄洪,都意味着居民要迁移至安全地带,这还不算,最揪心的是春季种下的农作物,将在洪水中毁于一旦。另外,濛洼蓄洪区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产物,当前已经出现了老化,很多建筑物在面临洪水时,顶不住压力,有可能垮塌,
当洪峰过后,回到家园,即便不是一片汪洋泽国,也绝面目全非,这样的场面,彰显着王家坝精神。问题中问:王家坝可以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些夸大,但王家坝的存在可以降低淮北、江苏洪灾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淮河全长近一千公里,总落差却只有200米,以王家坝为基准,上游364公里,落差178米,王家坝往后的640公里河段,落差只有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