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始皇帝派遣五十万士兵到岭南戍守边疆,之后这些人就永远留在岭南了,他们大多定居在广东与广西交界的古广信地区,即今天梧州一带。这300年的时间里,在广信城形成了一种由中原人语音主导的交流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粤语的重要源流,汉武帝将南越国统一于治下之后,一直到东汉末期,广信城即今天的广西梧州或广东封开一带,作为交趾和交州的治所,统制岭南,这里成了两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00年时间。
1、粤语的起源为什么是广信而不是番禺?第一批秦国军究竟在哪里进入岭南?
讲起岭南人文和历史、文化源流,必须要搞清楚百越、汉人、秦人、秦军几个历史称谓的对应使用,和广信、番禺等岭南重要地点名称,以及广府、客家和讲闽南方言分支使用者等广东三大民系的概念实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出的任嚣、赵佗攻打岭南的百越,由湖南通过灵渠和潇贺古道一带进入广西,再进入广东,通过武力统一岭南,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实行统一集权统治,
任嚣任南海郡尉,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统一节制三郡。8年后,任嚣病死,赵佗接管岭南,此后,赵佗趁秦末大乱,封关自守,后建立南越国。定都广州,南越国持续90多年后被汉朝灭掉,重新统一。汉朝的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汉族的统称,应该说,此前的约100年,岭南是百越原住民和秦军后代融合居住地。
赵佗是河北正定人,他们的秦军不可能是百越族,但也不是汉族,因为汉朝还没有成立,何来汉族?他们的语言不可能称为汉语,但可以说是中原语音。汉武帝将南越国统一于治下之后,一直到东汉末期,广信城即今天的广西梧州或广东封开一带,作为交趾和交州的治所,统制岭南,这里成了两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00年时间,
这300年的时间里,在广信城形成了一种由中原人语音主导的交流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粤语的重要源流。三国两晋之后,南北朝时期,中原乱局出现,战乱纷纷,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也入主中原,出现了十六国统治时期,一些汉族人被迫南迁,进入长江以南的东晋的统治领域,原来的中原一带语言,融入了不少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影响。进入南方的汉族语言,与南方当地的语言也发生了融合,形成了南方的几种方言,
2、什么地方是粤语(白话)的发源地,广府人的祖籍地在什么地方?
题主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密切关联的。粤语其实是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古南越人、外来词汇三种语言的“杂交”,是中国现存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语言,秦朝时,始皇帝派遣五十万士兵到岭南戍守边疆,之后这些人就永远留在岭南了,他们大多定居在广东与广西交界的古广信地区,即今天梧州一带。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中原的雅言,经过长期与南越土著语言的融合,形成了粤语,粤通假南越国的“越”,
粤语中含有的古汉语元素,也从侧面印证了广府人祖籍发端于中原的历史事实。由于粤语与普通话不能直接沟通,故粤语不被联合国视为方言,而是一种正式的语言,粤语生命力强大,不但没有受后来从中原迁徙来的客家语的影响,客家语反倒吸收了粤语的元素!由于广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通商口岸,粤语又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
3、客家人早在南北朝已到岭南,那时岭南还有很多平原地方,可他们为什么选择住山区?
谢邀,早在1996年笔者创作拍摄完成十五集电视片《中国客家人》后,邀请了全国各地客家学专家学者200人参加该片的评审。专家们一致同意该片的结论:客家人是南宋灭亡后逃亡的宋人与闽粤赣山区土著畲瑶人民族融合体,同时,一些专家也批驳了客家迁徙说。特别是河南大学的两位教授认为:客家人独自创建的“迁徙说”很不高明,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后患,
因为你无法解释论证“为什么历史上衣冠南渡的当官人家都跑到闽粤赣山区”?你说你有家谱族谱,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族谱造假活动,造成家谱族谱鱼目混杂。所以不能当作史料來看,此外,没有任何古藉纪录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而來的,怎么客家人就自诩“中原宦宦人家”呢?正如题目所言,如果承认客家迁徙说从东晋到清朝客家人共分五次迁徙到闽赣粤交界的山区,那为什么只住山上不住平原?笔者认为这是“客家迁徙说”破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