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38年,赵构又移驻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宫殿,打算常驻。临安不是南宋的都城,在南宋的官方说法中,临安,即杭州,一直是南宋的行在,也就是临时都城,事实上南宋150多年始终没有正式的都城,在南宋初期,经济重心彻底南移,杭州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1、为什么南宋定都杭州?
看了好几个回答,都大同小异,但是都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临安不是南宋的都城,在南宋的官方说法中,临安,即杭州,一直是南宋的行在,也就是临时都城,事实上南宋150多年始终没有正式的都城,那么赵构为什么会选择杭州作为行在呢?1、杭州地位不输南京早在隋唐时期,南方地区就出现了几个大城市,这些大城市包括扬州、益州、南京、杭州等。
因为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杭州成为运河最南端,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唐朝时期,杭州人口超过50万,成为江南地区和南京等并驾齐驱的大城市。五代十国时期,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在北方打得不亦乐乎的同时,这里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南方第一大城市,而在南宋初期,经济重心彻底南移,杭州成为南方经济中心。由于经济发达,赵构自然有选择这里的理由,
2、杭州更靠南更靠海,方便逃跑赵构之所以选择杭州而不是南京作为行在,是因为他被金军打怕了。金军在灭亡北宋后,就对赵构政权进行了执着的追击,其中1129年金军南下更是追击赵构一路南逃到温州,对于赵构而言,都城的位置自然是越靠南越好,最好能够靠近海洋,这样金军以来,自己就可以从海上溜号。而杭州无疑属于赵构钟意的类型城市,
2、为什么没有朝代在苏州,杭州等地定都?
首先,杭州和苏州都是做过都城的,只不过不是很“主流”。南宋的都城就在杭州,至于苏州,张士诚的都城就在苏州,西施吴王那个故事的发生地也在苏州,算不算你说的都城就有商量的余地了,杭州苏州不适宜建都城的一个最大原因是地理情况,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能够当上开国皇帝的人应该都是有点智慧的,不可能连这点都不考虑。
另外杭州苏州都非常“偏”,中国地大物博,两地都过于偏东了,不易建都,个人觉得,一国两都才是最合理的,明代就是这样的,南北两京,遥相呼应,一套行政,一套备用,若北京有事,南京可以立即启用首都功能,只可惜崇祯这不争气的人完全没有利用这个功能,直断送我中华汉人政权两百余年,幸而我中华民族同化功能太强,竟把满人反过来同化了过来。
3、南宋为何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六朝古都的南京?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金营。不久后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虏,赵构因为不在城内,因此躲过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后,赵构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在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为帝,重建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时局并不是特别的恶劣,首先是女真当时并没有全盘吞并宋朝的计划,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然掌握在宋军手里;其次是女真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金军南下要挑气候,并非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一般要等秋高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节金兵才会南下。宋军有绝对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再者当时宋廷有李纲、宗泽等大臣坚持,宋军在抗金方面颇具成效,
并且金军控制的黄河以北也频繁有民军起义,金国的统治并不稳固。因此宋军当时只是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领导他们与女真作战,如果当时这个统帅能稍微硬气一点,不奢求有秦皇汉武之气势,哪怕是有孙权的野心,南宋后来也不至于在国号前面加那个“南”字。然而赵构偏偏就是个胆子小的货,商丘离黄河太近,他不敢待,于是跑路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但是有个问题,往哪跑呢?当时主要有四种跑路的意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南迁金陵、北上开封。至于杭州,当时压根没有人关注过,首先宗泽提议的北上开封的建议被赵构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开封就更不敢了;第二个被否决的是关中,虽然关中当时有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且有山川险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于关中处在西夏和金兵夹击的位置,并且距离东南财赋之地太远,因此被赵构否决;第三个被否决的是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