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唐代诗人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吾却是未老未衰而乡音半改,老家话都不顺了,普通话也不标准,真叫人唏嘘感伤,活得不如小强,无论在哪里什么名字,它都如一的杠强。
1、“蟑螂”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讲?
看到此问题,绞尽脑汁、皱眉咬唇十几分钟也没从关于老家的日渐消减的记忆里搜索出答案。直到把网友们回答留言翻个底,看到其中“旮旯”二字,一缕悠久的记忆瞬间回拢,用已经生疏的乡音默念几遍,一些以为已忘却的家乡过往记忆又浮出了些,顿时涌起复杂难言的滋味,唐代诗人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吾却是未老未衰而乡音半改,老家话都不顺了,普通话也不标准,真叫人唏嘘感伤,活得不如小强,无论在哪里什么名字,它都如一的杠强。
2、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