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导致四川人口再次出现了危机,于是取得天下的清朝决定——湖广填四川。河南,安徽,四川都是民工输出地方,山西不是,山西人一般出来都是做生意的,河南,安徽,四川,山西外出打工的都是干什么,明太祖也曾鼓励湖广民众入川,从明初到明末这样小规模地充实着四川的人口,这就是湖广入四川。
1、安徽,河南,四川,山西等主要人口流出大省!流出人口都在全国各地从事什么工作?
河南,安徽,四川,山西外出打工的都是干什么?,河南,安徽,四川都是民工输出地方,山西不是,山西人一般出来都是做生意的。河南,安徽.四川大部分都是去工地上干活河南人做防水的多,四川做钢筋工,木工的多,安徽的,切墙的,和刷大白的多,河南人安徽人出来做小生意的也很多,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前几年去广东进厂的多,现在大部分都去,上海,浙江,江苏,长三角地区打工了。
2、四川攀枝花人口流失严重吗?为什么?
在攀枝花生活了20多年,目前仍在攀枝花,所了解身边情况是:1、攀枝花到外地读书的年轻人很多不再回攀(约70~80%)。2、有门道的年轻人,有钱的中老人大多都去了一二线城市,这两条可能是很多三四五线城市共同的问题。3、常往人口估计稍有下降,走的多,来的也不少,4、冬季候鸟型人口有增长,川渝地区很多老年人愿意到攀枝花过冬,语言饮食习惯归属感强于海南三亚。
5、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交通交通!!!成都重庆到攀枝花几百公里,时间比到北京都长,其次是环境,虽然说比前些年改善了很多,但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特别是市区距离厂区工业园区这么近,想短时间治理到周边旅游城市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一过完雨季进入到风季,我真的是不想在这待下去,攀枝花的优势不仅是冬暖,而且夏凉,每年7月~次年3月的气候比盆地舒服,一年四季自然阳光下的瓜果蔬菜不断,城市居民绝大多数是移民不排外且为人友善。
3、四川人是从哪里迁移到四川的?
明初,北方从西向东移民,典型的是洪洞大移民,其实洪洞只是个中转站,明初,南方从东向西移民,典型的是江西填湖广,其中湖广也是个中转站。只不过,这个中转站要比洪洞大的多,久得多,跨界两个朝代!题主所说的四川人其实应包括重庆人,他们的来源,历史有个名词叫湖广填四川,其实还有个词叫湖广入四川,说到底,其实是江西填四川、江西入四川!当然,这是迁入四川的主要来源。
准确来说,四川人口则由本地少量土著加湖广移民加外省移民构成,人间乐园——四川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文明起源很早,早在前1045年这里就建立了蜀国。因为四川富庶而易守难攻,盆地之外就是崎岖山路,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立国的王国,出则可以汉王成汉皇——汉太祖,入则有刘备建季汉(蜀汉)——汉烈祖。
这里就像世外桃源,充满着祥和福乐,故而四川自古物华天宝,人丁兴旺,才子美女辈出。像司马相如、苏轼、武则天、宋朝的武则天刘娥,而且她们不仅是美女还是秒杀男人的女汉子,而到宋元之际,这里遭遇了劫难。到了明朝初,四川迎来了第一次移民——湖广入四川,湖广入四川1236年,蒙古西凉王阔端率部南下侵川,大肆杀伐,使蜀地仅剩一州(夔州),一府(顺庆府)。
以至于宋理宗对大臣赵熙暨说:为了拯救蜀地,朕几乎天天与重臣商讨归复之事,1237年,南宋收复成都。1239年,蒙古再度来犯,在反反复复50多年(1227年-1279年)无数次的拉锯战中,蒙古(元)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他们也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屠杀。宋人笔记《三卯录》记载:蒙古(元)军,将四川人五十个人分一队,逐个用刀刺杀,
为防止活口,还要检查进行二次刺杀,仅仅是成都城内就有140万骸骨。南宋(《宋史》载)四川地区(含重庆)约408万户,到了元朝(《元史》载)四川地区(含重庆)约14万户,按一户5人计算,约减少人口1930万人!再加上元末明初起义军在四川的混战,导致四川出现人口危机,怎么办?湖广入四川!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不服陈友谅弑君夺位,西入蜀地建立的大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