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段历史,至今平陵地区的群众还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传说。现在梧州也还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广西的桂林柳州北海都已经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梧州说是这么悠久的历史,其实不确定性很多,14年,又把俗北道改为济南道,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把济南附属于岱北道。
1、济南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相传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即济南市区南部的千佛山。关于济南古城的兴建,济南古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谭国,它曾在章丘县城子崖修建城围。
此地离今天济南市区35.7公里,与我们要说的济南古城是两码事,但城子崖城围的出现又是古济南城的维形,所以应把城子崖看作是济南古城的根。东周后期的齐国设历下邑,这是历下城垣的开始,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济水之南,故名。西晋永嘉年间大约是在公元307——312年之间的时间,又在古城以东另建东城,并把济南郡治所由东平陵移至历城,济南开始建有土城,
所以,正是因为这段历史,至今平陵地区的群众还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传说。而时间到了元朝后,人们又把古城和东城合一,这样一来,古城的范围又扩大了,等到了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又改建为砖城,这座砖城的规模为方圆12里18丈2尺,高3丈2尺,城池护城河宽5丈,深3丈。辟四门:东门称为齐川门;西门称为泺源门;南门称为舜田门,后改为历山门;北门称为汇波门,
此次修建,是历朝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时间到了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在城外又筑土圩,周长40里,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又在东西南三面改建为石圩。这座古城,由于历代的不断修建,济南古城里里外外布局合理,加上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七十二泉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同济南古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济南古城更显得古朴、雄伟、壮丽,
诗人刘风诰称颂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济南古城的千古风流。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把济南附属于岱北道,1914年,又把俗北道改为济南道。1929年,正式改设为济南市,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从此,济南获得新生,旧貌换新颜,这座古城不得不与时代告别,但它存在了2400多年,不愧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名城。
2、梧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官方宣传是2000多年,就是从西汉元鼎6年成立苍梧郡算起,但梧州当时的物质遗存不多,所以作为一个郡守所在地并不太确定。现在梧州也还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广西的桂林柳州北海都已经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梧州说是这么悠久的历史,其实不确定性很多,比如广东的封开就说苍梧郡广信城在他们治下,还有贺州的信都之类也有西汉物质墓葬遗存。
秦代竹简显示,苍梧郡在秦代已经存在,洞庭郡和苍梧郡比邻,所以,两汉两晋苍梧郡大概率是在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广袤范围,后来有相当一段时间名存实亡,大概在晋末南北朝才比较明确苍梧郡在今天的广西梧州范围,梧州这个时候开始就比较多的文物遗存了,应该是北方统治者在这个时期为了稳固岭南统治,采用了古已有之的苍梧郡旧名,但实际的治理范围向南推进不少,也就是说,苍梧郡管辖范围由两汉时的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推进到广西北部和广西东南和广东西南一部分,更有利于对岭南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