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在洛阳登基和执政的。高宗李治,在洛阳登基,并在洛阳办公,开创了“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唐朝的国都是长安,洛阳仅仅是在武则天称帝期间作为武周的国都存在过,所以唐朝的皇帝绝大部分肯定是在长安登基,但在唐朝历史上,也曾经有两位皇帝是在洛阳登基。
1、唐朝为什么没有一个皇帝在洛阳登基?
唐朝的国都是长安,洛阳仅仅是在武则天称帝期间作为武周的国都存在过,所以唐朝的皇帝绝大部分肯定是在长安登基,但在唐朝历史上,也曾经有两位皇帝是在洛阳登基。这两位皇帝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和唐哀帝李柷,因为他们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于洛阳继位,而且他们在唐朝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低,在位时间也比较短暂,所以被忽视了,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子,他曾经两次有过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在长安,那是唐高宗去世后,作为皇太子的李显理所当然的继位为帝。
可李显在称帝后不久,就因为想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被朝臣反对,而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武则天马上以这句话为由头废掉了唐中宗,把他贬斥到房州安置,二十年后,被武则天重新立为皇太子并接回洛阳的李显在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的拥戴下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周,政变的第二天马上就在洛阳通天宫复皇帝位。
这是唐朝皇帝首次在洛阳登基,不过,李显在政变第二天的登基还是以武周皇帝的名义,因为在给天下人的解释中,是武则天因病传位给李显:“乙巳,则天传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直到复位后的第二个月,李显才正式废掉武周,将国号恢复为唐朝,一年后,等病重的武则天驾崩后,李显就正式还都长安,他在洛阳登基并为帝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年多。
唐哀帝李柷,他是唐朝末代皇帝,他的父亲唐昭宗李晔被朱温胁迫到洛阳,并于公元904年八月在洛阳被朱温的部将所杀,朱温假传圣旨,安排李柷在李晔的灵柩前继位,所以他成为了唐朝第二位在洛阳登基的皇帝,李柷被朱温捧上皇帝位时才十三岁,在朱温的淫威之下,连新年号都不敢取,一直沿用父亲李晔的年号,傀儡皇帝做了不到三年,公元907年三月,李柷被迫禅位给朱温,唐朝正式灭亡。
李柷被朱温封为济阴王,迁到曹州监视居住,不到一年后,即公元908年二月,李柷被朱温派人毒死,死的时候不到17岁,他的存在感比李显还低,要不是有个唐朝末代皇帝的名头,估计很难有人记得他,李显和李柷这两位唐朝皇帝,合计起来当皇帝的时间只有八年,李显五年半,李柷二年半,两人在洛阳为帝的时间合计也只有三年半,李显一年,李柷二年半。
2、唐朝,李唐皇帝那个在河南洛阳登基?
盛唐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在洛阳登基和执政的!!高宗李治,在洛阳登基,并在洛阳办公,开创了“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中国唯一女皇帝在洛阳登基,改洛阳为神都,洛阳也是中国历史被称为神都的城市!!武则天之后唐朝,皇帝也都在洛阳执政,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在洛阳执政,开创了“开元盛世”,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顶峰!!但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为了便于寻欢作乐,迁都长安,结果很快引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看下图是,盛唐150多年,116年都城在洛阳!有不少朋友以唐朝帝陵都在长安而认定长安为大唐国都,而否定洛阳,这个观点是多么荒谬和可笑,一般皇帝陵选在阴气重,风水好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都城所在地,像北宋皇陵都在河南巩义,那河南巩义就能称北宋都城了,显然不可能!因此盛唐时期大唐都城在洛阳,长安连陪都都算不上,顶多名义上陪都,而洛阳是大唐国都得到了国家认可,看下图国家都说洛阳是唐朝都城!!。
3、古都洛阳皇帝有几位?
河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周朝东迁至河南结果春秋战国当了500年看客,汉朝东迁河南结果是三分天下,西晋建都河南结果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宋朝定都河南结果被满胡暴数百年,正所谓论古今逃难受凌辱史就看河南省;洛阳除去未定都的夏商,除去西安的西周,除去东周春秋战国割据,除去隋配都,除去被劫持过去的唐后三年,除去只统一了北方的曹魏,北魏,除去定都开封的后梁,后晋,洛阳是胡都;对陕军征服的殖民地洛阳对建都在西安的周秦汉隋唐的崇拜以及后世为关中统治者烧高香建纪念碑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