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接收河南难民的陕西与河南休戚与共基本都是河南逃到陕西,以抗战时期最多,是各省收留河南人最多,除部分回去外,相当部分留着当地,后代都变成了陕西人,个别河南人聚居村子例外,但这样的村子很少,关中村子密密麻麻的,难民大多不愿意去陕北陕南,自然条件以前很差。
1、历史上从陕西逃荒到河南的难民,有没有在河南扎根的?能否分享下祖辈的经历?
屡次接收河南难民的陕西与河南休戚与共基本都是河南逃到陕西,以抗战时期最多,是各省收留河南人最多,除部分回去外,相当部分留着当地,后代都变成了陕西人,个别河南人聚居村子例外,但这样的村子很少,关中村子密密麻麻的,难民大多不愿意去陕北陕南,自然条件以前很差。河南是四战之地,基本大的战乱,对河南破坏窦很大,也直接造成了河南一度很贫穷的局面,战乱无疑是最大灾荒,
最近的浩劫是抗战,基本被占领了全境,花园口的决堤,死伤几百万,直到解放战争事情,还能处处看到,焦裕禄的故事里面,兰考的荒凉,也直接与那个混蛋举措有关。第二次就是明末农民起义,两大城市洛阳和开封都被攻破,河南是多年拉锯的主战场,地表建筑破坏触目惊心,造成陕西关中嘴大破坏的实际是清末的回民起义,陕西有关河之险,但建都在关中的大朝代,最终都城都被外来军事力量攻破,任何朝代末世军力都很孱弱,与地理关系不大。
陕西的地理优势,更多依托国家的实力,潼关与函谷关不易攻破,但陕北很容易突破,河套的都是总能威胁到长安,河南陕西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多次接收河南难民,与之相应的是,豫西大片地区说陕西话,主要是清楚由陕西划出,主要是三门峡哪。除安康和商洛个别地方,语言受河南很小影响,这个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文化的影响与向心力不是无缘无故的,
陕西收留河南人的方式特别,最终都把那些人变成陕西人,现在网络确实有些人挑拨两个省关系,大多数人比较理智。个别杂音很刺耳,真不该谩骂陕西人,受人之恩不能忘,而且这个是世世代代的事情,陕西人脾气不好,但心软,见不得人受苦受难,一般不会驱赶与过分欺负难民,再就是,我呼吁严格打击历史争抢行为,应该形成全民族共识。
华夏文化发源肯定在如今河南,夏商地盘虽然很小,但其实相距不远,核心区域都在河南腹地,可惜除了东周王城外,连魏国都城都深埋黄土深处,黄帝究竟到过新郑没有故里,还真可能是,希望河南老乡保持良好心态,你们情况和韩国不一样,本来确实可能出现过的,就不要着急证明,先发展地区都有这样的遗憾。看看山西的古建筑和大院何其多,我们的被破坏了,但肯定有过,也事实可查,有理由心平气和,
2、为什么历史上河南发生灾害总喜欢往陕西跑,而陕西却很少去河南?
我是陕西农民我来说说,伏羲女娲炎黄都是从西到东的发展扩张的,可以说远古时代就血脉融合,尧舜禹都是他们一脉,何况大禹是西羌人延和发展成名于关中地区中南部有扈氏部族,周朝灭商后,在发展宗周同时也不遗余力发展洛阳,后来的分陕而治,周公一脉繁衍同化当地,西周逼迫东迁,就是后来的东周了,大量家族贵族军队等去了陕东洛阳,,虢国都从宝鸡迁到豫西,汉朝也是东汉过去河南的,也是大量的关中地区人口去了河南的,唐朝也是如此,唐宋时大量人口从河南又跑到南方,自此南方发达了,这些清晰的历史脉络就告诉了河南人就陕西人,陕西是河南的老家,河南又是南方汉人的老家了,,,河南人有难回陕西就是回老家,河南人比其他地方人更加了解老族人的性格,陕西人的大度包容,看着五大三粗,其实都是佛系雄汉。
3、河南和陕西两省哪一个地理位置相对较好?
这要看从哪个方面说,就政治来说,无疑陕西好,从全国来说,也是最好的。起码在唐以前,就是如此,中国历史上共有九大大一统王朝,其中陕西孕育了周秦汉隋唐,五大盛世王朝,这五大王朝,奠定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国家、社会制度,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等等,其他王朝基本上就是“萧规曹随”,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