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部分贵族,因为隋唐时期的七大汉人世家大族都在北方,称之为“五姓七望”,如陇西李氏是李广后代,范阳卢氏是卢植后代等。说河南有很多契丹人后代,是不符事实的说法,帝喾是哪里人,不知道,但帝喾建都应该在陕西的杜亳,(孙坚)卢植朱儁皇甫嵩活跃的年代,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在干什么呢。
1、帝喾是谁?他是哪里人?他的子孙后代在哪里?
帝喾是哪里人,不知道,但帝喾建都应该在陕西的杜亳。历史上从没有什么东西南北亳,只有杜亳和殷亳,杜亳就是西安,殷亳即殷,也就是安阳,历史对帝喾的记载比较少,也很难考证。只能从以下历史记录推测,1、帝喾都亳(应该是陕西的杜亳)2、帝喾的老婆姜嫄是陕西宝鸡人。3、帝喾派重帅灭有郐(河南郑州),重帅可能就是重黎,
2、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三国舞台上籍籍无名?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卢植朱儁皇甫嵩,在当时的成就和功绩,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是东汉政权的最后一批捍卫者,将摇摇欲坠的东汉朝廷重新扶正,然大厦将倾,非人力所为。能力真的很牛,功劳真的很大(东汉卢植)东汉末年,或者说汉灵帝晚年和汉献帝初年,东汉朝廷的两大心病便是「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于是,「平黄巾」和「诛董卓」便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终极目标。
在这两件事上,特别是平定黄巾起义,卢植朱儁皇甫嵩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纷纷响应,京师为之震动。朝廷任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率军平乱,曹操袁绍此时都是在其手下跑腿的小角色,董卓也是如此。三人不辱使命,凭借其超凡的军事领导才能,特别是皇甫嵩,黄巾军的三大首脑——张角张梁张宝之死均与其有关,彻底摧毁了黄巾起义军的领导核心,
卢植还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师从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等大咖为同门,而刘备公孙瓒都是他的门生。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其父为北地太守,叔叔为东汉度辽将军,皇甫嵩好诗书,喜弓马,文武双全。朱儁虽出身寒门,从小孝敬母亲,重义轻财,后经人推荐入朝为官,逐渐走上政治前台,卢植后被诬陷,免官回家,后为袁绍军师,192年去世。
董卓被诛后,其部将李郭相互攻伐,朱儁被扣为人质,朱儁性格刚毅,当日发病而死。皇甫嵩同年去世,三国历史时间表(皇甫嵩)那么就如题主所说,三人的成就和功绩如此之大,为何在三国的舞台上寂寂无名?名气和成就如此成反比呢?我们理一下三国时间线,问题不言自明。黄巾起义184年三人去世192—195—195年三国建国220—221—229年三国亡国263—265—280年三家归晋280年由此可知,大三国时期可为184年至280年,而真正的三国历史要从220年开始,
而此时,三人去世已20多年,他们是三国舞台上最早的一批主角,但并没有真正见证和创造三国历史。此时曹孙刘都在干啥?(孙坚)卢植朱儁皇甫嵩活跃的年代,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在干什么呢?曹操刘备虽然也参加过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三国演义」第一回便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但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还是代表东汉朝廷的卢朱皇甫三人。
在这个时期,曹操刚刚崭露头角,逐步积累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但此时北方霸主还是袁绍,官渡之战也要到5年之后才开始。北方还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的局面,除了河北袁绍,还有张绣,西凉马超,汉中张鲁,淮南袁绍,辽东公孙渊以及黄巾残部等,曹阿满任重道远,此时的江东还不是孙吴的江东,此时孙氏代表人物还是第一代孙坚,182年出生的孙权不过十岁刚出头。
孙坚在平黄巾和战董卓中立过颇多战功,关羽「温酒斩华雄」实属杜撰,真正终结华雄的乃是孙坚,刘备同志此时正四处漂泊,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关键是他不想去也得去,连遭败仗,东奔西投,一直到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块立足之地,而这已是十三年之后的事情,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为东汉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他们东征西讨,为朝廷为国家,一心为公!而后起之秀曹操,孙权,刘备等同样转战南北,不过为自己及其政治军事集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