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东御街地名的由来,成都名字的由来

成都市东御街地名的由来,成都名字的由来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9 12:09:39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1,成都名字的由来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成都名字的由来

2,成都有趣地名的来历

督院街:官署衙门;五块石:大石文化;。。。。 驷马桥:西汉司马相如返回成都时,乘坐的是朝廷配备的驷马高车,这乘高车进入成都时的第一座桥后来就取名“驷马桥”。 衣冠庙:刘备为纪念关羽,将其生前衣冠在成都厚葬,并建庙祭祀,这个纪念性建筑被称为“衣冠庙”。 红照壁:明朝年间,朱元璋封其第11子朱椿为“献王”,成都修建王府。府邸前设照壁,并粉以皇家标志的紫红色,人称“红照壁”。 等等,还有很多。

成都有趣地名的来历

3,都市名的由来

古蜀开明王将都城迁至至时,取周太王迁都时“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而定名国成都,就是说第一年形成聚落,第二年形成乡镇,第三年形成都城。所以“成都”了!
市名来历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成都市名的由来

4,成都地名的来历

四川省会成都是中国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 成都有2300多年的历史,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取名成都。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成都又得“芙蓉城”、“蓉城”的美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衣冠庙的来历相传关羽败走麦城后,尸首未能运回成都,刘备在他和关羽分开时的庙内塑了一个关羽象后,为其穿上生前战衣奉拜,后人称为衣冠庙。
bgbgvvcbnbb百度地图

5,成都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你好,我乐意为你解答此题: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正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报恩寺街:即宋公桥街,又名茗粥街。明朝初年的大文学家宋濂(字潜溪),曾经教过太子和诸王读书,他是宰相李善长的亲家。后因李善长出了祸事,宋受株连,判为死罪,后得到马皇后的解教,谪贬四川夔州,不久遂死,蜀王是他的学生,将宋濂的尸体迎来成都,葬于静居寺侧,并改静居寺为报恩寺(又称潜溪祠)祭祀宋潦,以表学生报答师恩的诚意。清代,为华阳县的书院。号潜溪书院。有小桥,称宋公桥。桥头有不少慈善人家施茶,施稀饭,故人们又称之为茗粥街. 康庄街:旧名康公庙街。元末,战乱中,省城残破极重。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三子为蜀王,先遣一姓康的太监来成都修造藩府,积土垫地,烧砖筑城,耗财甚多,太祖误认为他吞蚀公款,处以死刑。等到诸藩就国之后,各个藩府年年都在闹培修费。唯独成都没有这项报销,并且雨再大也不受水淹。这才发觉康太监修的蜀王府,奠基的工夫用得深,钱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却可一劳水逸。于是,特为康太监建祠,以示昭雪。这个掌故据说庙内有碑文记载,我不曾见过,通志似亦未有记载。民国时庙毁,街名也因之而易
一号桥二号桥三瓦窑驷马桥琉璃场七道堰八里庄九里堤十陵 一、以数字开头命名: 一里坡、二仙桥、三星堆、驷马桥、五块石、陆家堰、七倒拐、八里庄、九眼桥、十里店。 二、以“五行”命名: 金鱼池、木兰寺、水观音、火烧坪、土地梁。 三、以颜色命名: 红豆林、黄泥堰、白马寺、黑石头、兰家冲、青龙场、紫杉路。 四、以动物命名: 青羊宫、龙头山、牛王庙、母猪坟、毛狗洞、猫猫沟、虎头山、狐狸埂、猴子桥、白鹤林、凤凰山、狮子包、蛇形地。 五、以姓氏命名:(以姓氏命名的最多,这里随便说几个) 梁家巷、李家坨、艾家湾、白家沟、蔡家坝、曹家碾、陈家堰、范家桥……。

6,关于成都的地名

还是我来给你说算了青白江区 简单说 就是成都北门外边的一个区 是工业园区 锦江区属于成都6个主城区里面一个区 春熙路 就属于锦江区温江在成都西边 属于卫星城区 那边现在主要发展的是房地产 居住的环境很不错郫县 有很有名的豆瓣浦江 不得好熟这些地方目前发展的都很好 环境在不断的改善 非常适合居住另外补充:成都6大主城区有:青羊区 武侯区 锦江区 高新区 成华区 金牛区
白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部,是成都市主要的工业区,原为新都和金堂属地,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位于成都城区东北部,距成都25公里。东邻金堂县,西界新都区,南连龙泉驿区,北与广汉市接壤。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距成都2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0°3933"~30°550",东经104°937"~104°2931"。境内可分为低山、浅丘、平原三种地貌,以平原和浅丘为主,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面积392.4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为11.1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2004年末总人口403991人。人口出生率7.34‰,下降1.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1‰,增1.3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将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人。  邮编:610300 代码:510113 区号:028 拼音:Qingbaijiang Qu。  青白江区辖红阳、大弯2个街道办事处,大同、弥牟、城厢、祥福、姚渡、龙王、清泉7个镇及福洪、人和2个乡。  青白江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位置重要,自古都是成都北边的重要门户。两千多年来,区域西北一直处于四川北路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商贸繁荣。 锦江区 区内平均海拔500米,其西北部地势平坦,为成都市的商贸繁华区域,东南多为浅丘,为“两高一优”农业发达的城郊,年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全区常住人口40余万人,辖13个街道办事处和 温江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有三十三万。温江全境位于成都平原腹地,气候温和,河网密布,适合农业耕作,素有“金温江”之称。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便发源于此,自古为川西重镇。解放後为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 2个乡,辖区内有著名的春熙路、盐市口商业区,是成都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郫县 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郫县之称。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0万人。郫县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  蒲江县隶属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北纬30°05′至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5公里。县城鹤山镇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35公里。
前面俩是成都主城区的,后面仨是县级市哈。在小成都市周围。名义上都算成都。
成都主城区:锦江区 金牛区 青羊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高新区其他地方都是成都的郊区与郊县了青白江区离成都坐车需要1个小时 蒲江县到成都市区坐车需要三个小时 郫县需要一个小时这些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县城那种样子,经济状况还行!

7,四川地名的来历故事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县( 现属 重庆市),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02—204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川中的资阳县,出土了著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在川东的铜梁县(现属重庆市)、川中的资阳鲤鱼桥、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汉源县,发现了大量古人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和兽类遗骨,时代大致在几十万年到一二万年前。 这些考古遗存和遗迹,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最早的证据。 大约1万年以前,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遗骸等,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甘孜、阿坝的全川范围内广泛分布,迄今发现遗址200处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种子已经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现属重庆市)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 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发现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质生产工具、陶器、动物遗骸,以及工艺品,表明已经达到新石器的全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发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渐生。大约4000年前,在广汉三星故地出现了早城市,原始形态的刻划文字和青铜器,一个古文明中心于那时在四川诞生。而这一时期,正与史籍所载“三代蜀王”角逐争雄局的结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体化相一致,表明一个植根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产生出来。这个政权,便是早期的蜀王国。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阳,便是名扬中华、迹遍海内的帝颛顼。 古文献还记载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区和川东重庆治水。也有文献说大禹生于西川石纽,地在今北川县。这些都是远古四川与中国各地存在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的证据。 古蜀先民的故事一直在四川流传,古蜀王鱼凫、柏灌和开明王等在西蜀大地上从事农耕文明的传播,并创立了蜀地最早的国家。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明王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至成都,并在此地建筑了城池,命名是取其“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那便是最早的成都城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是历史上所称的蜀,而在四川东部还有巴,巴人源于荆楚之地,逆流而上,在今大巴山一带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巴国,后也被秦惠文王所灭。这也是为什么四川又有巴蜀之称的原因,另外四川还有一个别称就是蜀,四川也简称川。 四川在古时属梁州,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置蜀郡,西汉时司益州郡,魏晋时期分为梁益二州,宋朝时设置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便是四川一名的来历。 在今天,我们在横断山脉仍然可以见到许多原始部族社会残留的一些习俗,如白玉县的父系氏族社会,如道孚县扎坝和绒须卡的走婚,还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俗。我们应该以更为关注的目光来关注横断山脉,关注四川的西部群山,关注它们的过去,关注它们的将来,关注一直在群山中繁衍生息的它的子民!四川文化的主体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巴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随着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巴蜀文化在历史各个时期都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直至今日,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中一支厚重而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文章TAG:成都市东御街地名的由来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