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数”GB/T34816—2017,气象学中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前期偏暖,后期偏冷,后期气温明显低于常年的现象,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会对春耕的农作物造成严重的伤害,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叫做“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不常出现,这种“春前暖春后冷”的天气叫做倒春寒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倒春寒,天气现象。
1,倒春寒 Standard:日平均温度≤12℃,保养期≥3天。2.倒春寒指早春(北半球一般在3月)气温上升较快,晚春(一般在4月或5月)气温低于正常年份的天气现象。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入侵,或在冷反气旋控制下的晴天夜晚强辐射降温造成的。若春末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2℃以上,则认为严重倒春寒天气,可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尤其是前期气温较常年偏高、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天气,危害更为严重。简单来说就是:春天,天气转暖,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气温明显下降,从而对农作物造成伤害。这种“春前暖春后冷”的天气叫做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般在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升高,但也有个别年份冬末较暖。入春后,受强冷空气袭击,气温骤降,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叫做“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不常出现。一旦出现,将危及农业生产。在南方早稻、棉花等暖性作物播种、育苗期间,如遇这种天气,容易造成烂种、烂苗、死苗。
常说的倒春寒表示春季是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早春气温回升较快,晚春气温往往下降到10℃以下,甚至出现雨雪天气。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会对春耕的农作物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一些生长在返青期或拔节期的冬小麦会被冻坏,大量作物幼苗被冻死,对以后的收成影响很大。
4、我们常说的“ 倒春寒”指的是以下哪种气象变化?春天天气转暖后就变冷了。倒春寒,天气现象,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数”GB/T34816—2017,气象学中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前期偏暖,后期偏冷,后期气温明显低于常年的现象。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季由于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迅速下降,大面积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造成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小麦烂种,也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的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林生产带来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