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评教看得太重带有教育服务化的倾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组成,而不是单向的学生群体,服务化本身就是教育产业化,商业化意识的延续,因为商业化中服务好是首位的么,客人说好就是好。学生群体是复杂的,有的学生对知识很渴望,有的学生就是混日子。
1、如何看待学生评教?
谢谢邀请!我们先来正视一个现象,不知道广大师友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现在有些学生很势利,看到老师不打招呼的是多数,尤其是对副科老师,有时候面对面走过来,完全就像陌生人一样,眼神都不会有交集,但对班主任却完全不是这样,如果有事找你,他的态度一下子又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觉比较社会化。虽然有些学生只是因为不懂礼数而已,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表现始终还是让人担忧!说到学生给老师打分,这里面的很多东西确实值得探究,
首先说给班主任打分,一般情况下,班主任的分都是比较高的,但这样的高分始终觉得不太真实,虽然确实有很多班主任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水平能力都比较突出,但由于班主任和每个学生存在着的厉害关系,所以始终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左右着分数。学生给老师打的分值中,感情分往往比客观分要高,而作为老师,如果你过多在意学生的感受而把传授知识,培养如何做人的德育教育摆在了不很突出的位置,那出现考评高,成绩低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一些高校将学生评教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你怎么看这事?
先说下我的观点,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是错误的,弊端大于有益。接着说下理由:第一,将学生评教看得太重带有教育服务化的倾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组成,而不是单向的学生群体,服务化本身就是教育产业化,商业化意识的延续,因为商业化中服务好是首位的么,客人说好就是好,但教育商业化好不好就是另一码事了,应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商业化是不好的么,反对者这么多。
第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常常觉得学生可以知道老师好不好,课好不好,这是不实际的。学生群体是复杂的,有的学生对知识很渴望,有的学生就是混日子,一旦教师严格管理了,那么混日子的同学可就有意见了,一旦教师快乐教学,那么要学习的同学就有意见了。最后老师也只能靠天吃饭,看运气被评教了,你说这样有利于教学吗?我看不利的,反而挫伤教师积极性,
第三,中国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里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的教育,也不可能对大学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那么你怎么让他们来对大学教师上课的专业内容进行评价呢?就靠印象分?这是不科学的么,最后打分就变成主观性的东西了,缺少科学性严谨性,这样的打分作为个参考还可以,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就是玩笑了,不利于教育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