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诗中的古隆中意境隽永,苏东坡借景喻人,对诸葛先生人格魅力给予崇高礼赞;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隆中,其前身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隆中十景”(南阳武侯祠”卧龙岗十景”在襄阳的文化镜像),1893年改现名”古隆中”并建造同名石牌坊。我是襄阳微闻,我是从1992来襄阳读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襄阳,见证了襄阳发展,可以说襄阳的发展突飞猛进,前景更好。
1、你们对襄阳的古隆中了解多少?
感谢网友”鄂小贝”邀答。东晋之前的典籍文献没有任何”隆中”记载,早期的”隆中”先后有东晋王隐《蜀记》隆中(沔之阳隆山—隆中”亮故宅”)和习凿齿《汉晋春秋》隆中(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亮家”隆中)两处记载,其位置大体分处汉水两岸;因上述记述均语焉不详,故均无法在东汉地图上准确定位,导致后人对两处隆中难辨真伪。
以此二”隆中”为雏型,后世文献中出现了多处关于”隆中”的记载,同样是散处汉水两岸,令人莫衷一是,”南阳诸葛庐”所在的南阳卧龙岗,在众多文献和词赋中也被称做”隆中”,时间跨度纵贯数个朝代。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权兵备使者的华阳人刘保林撰《隆中草庐碑记》:”昔人云,南阳诸葛庐,武侯亦自谓躬耕南阳,考南阳有诸葛宅,相传即三顾处。
今襄阳距城三十里,又有诸葛庐旧址,历朝士大夫相继修葺,大概皆追仰前徽,好贤慕名之盛心也,此敦信劝忠之心,诚不必问斯庐之真伪。”刘保林是明白人,在他看来”古隆中”真伪并不重要,”敦信劝忠”才是襄阳人建造”古隆中”的价值所在,苏轼《万山》诗提及了一处“传云(传说)”中的古隆中:”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这个”隆中”在万山西北方向,是一处隐然隆起并被桑柘树覆盖的缓丘,显然不是现在位于万山西南的”古隆中”或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南阳隆中(卧龙岗),个人认为”隆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和《桃花源记》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同时代的王隐、习凿齿二人著述,到底是纪实还是虚指,本身就值得琢磨;况且又历经千百年传承演绎,”隆中”已淬炼成远离实体窠巢的故居文化符号——我们无法解释典藉文献中面貌各异的各处”隆中”所本为何,也无法解释今天的襄阳古隆中,为何位于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的东汉南阳郡地盘之外,正是这个缘故。
《万山》诗中的古隆中意境隽永,苏东坡借景喻人,对诸葛先生人格魅力给予崇高礼赞;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隆中,其前身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隆中十景”(南阳武侯祠”卧龙岗十景”在襄阳的文化镜像),1893年改现名”古隆中”并建造同名石牌坊,此一”隆中”历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数次大规模建设升级,业已成为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和诸葛故居纪念地。
2、湖北襄阳的发展怎么样?
我是襄阳微闻,我是从1992来襄阳读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襄阳,见证了襄阳发展,可以说襄阳的发展突飞猛进,前景更好,这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襄阳重回交通杻纽中心地位。历史上,襄阳就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交通要道,随着去年汉十高铁、郑万高铁、浩吉铁路开通,还有一大批在建铁路、公路、水路、空路(飞机)项目,交通优势明显,尤其十字形高铁网形成,带动经济后劲非常明显。
二是襄阳工业发展后劲十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格局已形成,一个龙头即汽车产业,六大支柱分别是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目前,襄阳东西南北分布着高新开发区、深圳工业园、东津新区(经开区)、襄州开发区、航空航天工业园、樊城开发区、襄城开发区等工业发展平台,聚集了大批企业,
据2019年GDP数据显示,襄阳有着高达4812.84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全国大陆地区前46强。三是襄阳被国家确定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前年11月,国家颁布实施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先后吸引华侨城、京东、宝武集团等一大批企业来襄投资,吸引北航、武汉理工大、华中农大等大学来襄设立校区或研究院,可见襄阳发展潜力的魅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