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之地,总称山东,“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此。元朝废除山东东、西两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仍称“山东”,山东在先秦时期指崤山以东或函谷关以东地区,一般秦国以东都可以泛称山东。
山东省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以其地处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山东”,起初为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与当时关东含义相同;一般专指黄河流域,走时也泛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再有,春秋晋国、北魏前期、五代后晋,以地居太行山之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金代。
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之地,总称山东,“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此,元朝废除山东东、西两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仍称“山东”。在元代,山东直隶中书省,属直辖地区,元代中书省除总理全国政务外,还直辖腹里地区,亦称中书省,又称都省,“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2、济南人叫人“老师”是什么原因?
济南人见到陌生人问路问事,好叫“老师儿”,这也是鉴别是不是真正济南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为什么济南人好喊“老师儿”,听老辈的人说,在七十年代以前不是这个叫法,以前济南好叫“哥们”、“爷们”、“姐们”和“同志”。从七十年代后,“老师儿”这个词成了济南人问话问事的开头语了,现在那些70后以前年代的人,仍然喜欢喊“老师儿”,这也成了济南语言的一个特色。
20年前,有一次在北京出差,路遇一哥们问我:“老师儿”,这附近有厕所吗?亲切的乡音,让我一下子感动了许多,我本能的回答:“老师儿”,俺也正洒磨着哪,两人亲切握手,热泪盈眶,一同寻找方便大门。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语言,济南除了好说“老师儿”,“么、么”也是一大语言特点,这些就是济南的语言符号,在济南人心里根深蒂固,也让外地的朋友记住了亲切的济南话。
3、山东人见面为什么叫二哥?与水浒传有什么关系?
叫二哥的说法,是从武大郎和武松哥俩的故事衍生而来,即便没读过《水浒传》原著,没看过电视剧,也知道武大郎的故事。西门庆和王婆潘金莲合伙害死了武大郎,后来被武松杀掉了,可见这个故事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已经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而武大郎是哥哥,排行老大,武松是弟弟,排行老二。哥哥长相丑陋,弟弟英俊潇洒,
哥哥天生矮小,弟弟高大威猛。哥哥生性怯懦,弟弟刚直火暴,哥哥只会卖炊饼,弟弟是打虎英雄。两相对比,哥俩各方面都相差悬殊,一正一负形成了强烈反差,另外西门庆这个人物不仅有《水浒传》的描写,而且还有《金瓶梅》的推波助澜,让他几乎成了坏人的代名词,想不出名都不行。而只要提到西门庆,就必然会提到武大郎和武松,
他们三人也永远地被绑在了一起,难以分离。可见民间的口头文学是非常了不得的,它传播的力量极为强大,甚至能影响人判断是非曲直和喜好善恶的程度。其实《水浒传》本身也是从民间传说的口口相传而来,所以武大郎和武松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极深,在这个基础上,在民间就产生了大哥就等于武大郎,二哥就等于武松的印象。
4、闯关东的山东人为啥叫东北人?
谢谢邀请!我祖藉在四川,明朝中期去的云南,难道叫我川妹子!!!山东人去了东北,当然是东北人了,当然祖藉改不了,如我有四分之一的汉族血统,我还要认为我祖先来自四川打断骨头连着经,血脉刻上的永远奔腾如长江黄河都来自雪域一样谁的基因里没有O系列都是中国人为了生活,祖先都在流离辗转为了找块土地,丢籽发芽收获那来的重要吗?还不如爱国爱家别让先人丢脸,白养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