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大云寺,浙江的大云寺门票多少钱

大云寺,浙江的大云寺门票多少钱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6 20:48:06 编辑:临汾本地生活 手机版

1,浙江的大云寺门票多少钱

108
20元

浙江的大云寺门票多少钱

2,大云寺的简介

大云寺坐落在商洛市城中,始建于唐代(公元690年)。现存大云寺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基本保持原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内有《五戒本生》的壁画,描写佛教“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缘起的五个故事。壁画绘于大云寺大雄宝殿东墙,五组画自右向左,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大云寺的简介

3,关于武威大云寺的诗句

大云寺望月(外二首)月移西山,秋日的果香斑驳了佛寺的梵音泾河汭水绕过的家园,虔诚如初一条船,隔河而立一只鸟,翩翩起舞午夜梦回的诗人,写下了忧伤的篇章诵读佛经的僧人,大慈大悲了然于心城市灯火通明,住满了泾州人民乡野炊烟四散,布满了佛的光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月是故乡明凉风习习,仲秋的细雨注满了泾河汭水王母宫山,苍翠欲滴小城深处,佛光氤氲抓一把深秋的月,清洌洌的思念笼罩了异乡咬一口月饼,泪水浑浊回家的路,拉长了你我的世界遥遥远远的记忆和深情,多像伤口渗出的盐故乡的版图上,写满了父老乡亲的容颜大云寺的峰塔,普渡着众生的苦难佛经,自大云寺而来清月,最是故乡的明 我愿是一颗千年舍利曾几何时,兄长写下了大云寺的小沙弥每日晨钟暮鼓诵经木鱼,那时,我们都在追问兄长笔下的方丈何去何从众生皆苦,万恶的深渊淹没了世俗的烟火千年佛光普照后,后世幡然大悟香火供奉,是一种灵魂的膜拜青灯古巷,是远离红尘的修行我愿是一株遗落千年的舍利深藏大云寺,伴着小沙弥为泾川祈福,为泾川礼

关于武威大云寺的诗句

4,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海拔多少米

阜平天生桥瀑布群景区位于阜平县西南,海拔2114m的百草坨东侧的朱家营天生桥沟中,这是一条天然的山谷。生态原始、山势险峻、气氛神奇。山谷中一连分布着九级瀑布,形成一个规模浩大的瀑布群,被誉为华北最大的瀑布群。这里还有变质岩天生桥,有阜平岩群变质岩、有冰川遗迹、有灾害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5,大云寺的历史渊源

大云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制颁天下,令两京诸州”所修建的。其目的是利用佛教为其登上帝位大造舆论。在唐高宗永淳二年(683)驾崩后仅三个月,武则天就将太子李显从皇位上赶了下去,独揽了朝政大权。在对朝廷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还做出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给一些著名僧人很高的礼遇,并出钱修寺造像,如著名的龙门奉先寺毗卢遮那佛像就是在武后直接支持下雕凿的。武则天不遗余力的支持佛教,而佛教徒也知恩图报为其登基出计献策。永昌六年(689),一批僧人伪撰《大云经》上于朝廷,经文中讲:武后要以“女身”做威服天下的帝王。天授六年(690)四月,东魏国寺和尚法明等人利用这个故事,编撰了一部四卷《大云经疏》献给武后。《经疏》中称:“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武则天看后即刻颁布《经疏》于天下,令诸州修建“大云寺”,并各藏《大云经疏》一部广为宣传,为改李唐江山为武周天下,登上帝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千余年来,“两京诸州”的“大云寺”均已坍塌焚毁,唯有商州“大云寺”幸存于今,商州大云寺也因潜函着这样一段与武周女皇有关的历史而令世人注目。

6,全国仅存的武则天敕修的一座大云寺在哪

泾川大云寺位于西王母文化发源地、陕甘宁交通枢纽——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现在其遗址建有大云寺博物馆。公元690年10月,武则天又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并总遣千名僧人,到各地讲解《大云经》。泾州大云寺选在在大兴国寺遗址上建塔立寺.
你说呢...

7,丰润白官屯大云寺的由来

摘要 大云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制颁天下,令两京诸州”所修建的。其目的是利用佛教为其登上帝位大造舆论。在唐高宗永淳二年(683)驾崩后仅三个月,武则天就将太子李显从皇位上赶了下去,独揽了朝政大权。在对朝廷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还做出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给一些著名僧人很高的礼遇,并出钱修寺造像,如著名的龙门奉先寺毗卢遮那佛像就是在武后直接支持下雕凿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4 丰润白官屯大云寺的由来 大云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制颁天下,令两京诸州”所修建的。其目的是利用佛教为其登上帝位大造舆论。在唐高宗永淳二年(683)驾崩后仅三个月,武则天就将太子李显从皇位上赶了下去,独揽了朝政大权。在对朝廷体制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还做出规定:佛教在道教之上,给一些著名僧人很高的礼遇,并出钱修寺造像,如著名的龙门奉先寺毗卢遮那佛像就是在武后直接支持下雕凿的。 不是这个 后来变成学校 大云寺俗称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六层,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弟子及佛传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第一层中空,内置高6米,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当系唐代原作。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今年50岁,中学就是在这里上的学,早就没了 寺 的痕迹,当时就叫 大云寺中学,我想知道它的历史由来 应该是抗战时期毁坏了,也有了可能是拆迁了的原因

8,大云寺桃花古诗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9,童年记忆中的的大云寺

在邹平历史上,大云寺曾经经声佛号长盛,庙会闻名遐迩,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绵延数千年。现在,庙址早已荡然无存;寺庙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大云寺,却永远铭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嘹亮的寺院钟声,曾经响彻故乡的原野和村住;也时常伴着缕缕乡愁荡漾在我的心底……。 大云寺,位于现在明集镇兰芝里村东北约三里,解家村西北约一里,坐西朝东,座落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古道旁。史料记载,寺院始建于唐代。四进院落,占地25亩。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僧舍、后院等一应俱全,寺南有石砌大戏台一座,且有庙产数十亩土地。史料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尚怀义、法明投其所好,进献《大云经》,鼓动武则天称帝,并言称“当今圣母者,弥勒下生也,当作阎浮提主”。武则天遂借《大云经》符命之说,于公元690年正式登基称帝,破天荒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改国号周,并下令天下各州兴建大云寺,各寺均须藏《大云经》一部,并向民众宣讲《大云经》,为她的称帝制造神学依据。邹平的大云寺大概就是建于这个时期。后代历经重修,香火长盛。据《邹平县志》记载:“民国间有士绅韩纯一、宋河清等,大云寺倡议创立佛教会,有会员50人,定期集会,拜佛诵经。会员佩戴圆形教徽。” 沿着那条弯曲的古道,从我的家兰芝里,向东北行约8里路,便到了我的姥娘家仓廪。小时候,爱走姥娘家。原因有三:一是年过五旬的大舅,有一手好厨艺,做的饭菜香喷喷,每次都让我吃得解馋;二是每次酒足饭饱,粗通文墨的大舅便点着水烟袋,给我讲形形色色的历史故事。我常常吹着纸捻,给老人家点着水烟,津津有味地听他娓娓道来,听得解渴。范仲淹《划粥断齑》,《窖金捐寺》;欧阳修母亲的《画荻教子》等励志故事,都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三是,往来必经神秘的大云寺,可以跑进寺院,爬上大戏台,探个究竟,玩个痛快。记得大云寺邻近的古道旁,有株古柳,树身可供三人环抱。树干上有一粗大的洞口,深不见底。古柳旁,一口石井,水质清冽。传说,常有一条大蟒,从树洞把头探进石井里喝水,尾巴却还没从树洞露出来。我估计一下这大蟒至少得有两丈长。虽然害怕,却更好奇,心想:“那大蟒究竟长得啥样?能吃人吗?”总想见见,却始终不曾见着。石井边一方斑驳的石碑,记叙了大云寺的来历。碑文用文言文记载。我五岁启蒙,背了一年《论语》;凭着这点底货,我几次对着碑文努力揣摩这碑文到底说的是什么?后来总算弄懂了,大意是:一位游僧,云游至此,困倦已极,便在古柳下入睡。忽然,雷声震耳欲聋,惊醒的游僧,抬头望去,但见黑压压彤云密布,定睛看时,只见一条乌龙,兴云吐雾,兴风作浪。说时迟,那时快,游僧从腰中抽出皮鞭,奋力向云中抽去,于是神龙断尾,龙尾飘然而下,化做一座寺庙。云散天晴,阳光下,红墙金瓦,但见庄严肃穆的大云寺,巍然屹立在眼前。确有此事吗?,我幼小的心灵常常为之困惑。所以,在我的一生中,始终对大云寺怀着一种讳莫如深的神秘感。 跟大人进寺庙礼佛,和小朋友进寺院玩耍,我的童年曾数十次进出大云寺。记得,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供奉的是一尊弥勒佛。弥勒,袒胸露腹,憨态可掬;大肚能容,笑口常开,永远带给人们快乐。不像旁边的四大天王,面目狰狞,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到其他佛像前,常常是大人恩住脖子强迫我磕头,唯独见到弥勒,我是自觉地上想磕头,因为见到他,便自然地心生愉悦。后面是正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本尊释迦牟尼。当年,母亲初嫁,奶奶盼望早抱孙子,曾数次来此祈求许愿,后来果然如愿有了我。所以,每年六月六庙会,奶奶都会带我来此还愿。我不情愿下跪,祖母硬是摁住我脖子,跪下磕头。那时,我常心想:这位神仙真会那么灵吗?。 寺院北侧,有钟楼。悬挂一口大钟,足有千斤重。嘹亮的钟声,时常在绿色的原野上飘荡,肃穆,庄重,深沉,悦耳;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那是故乡的标志,在外地工作数十年,每当泛起乡愁,心底便荡漾起大云寺那悦耳的钟声。 寺院南侧,与钟楼对称的是藏经楼。里面藏了不少经书;当然,《大云经》是这里必藏的经书。关于《大云经》和大云寺,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本家的爷爷。他便是邹平佛教会最初50位会员之一,笃信佛教;样子颇似弥勒佛。他说,《大云经》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般涅槃经》,后来在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她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间,并且再次听闻了佛法深义。虽然她身为女人,但后来成为国王,得到了转轮王所统领的四分之一的疆土,并且教化所属的城乡男女老少排除各种邪见、异见,广做菩萨事业。 查阅资料,《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等指出,《大云经》系薛怀义等和尚为了迎合武则天而杜撰的伪经,后世书载多有附和。 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武则天以女身称帝,有违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观念,所以她只能从佛典中寻找根据,而《大云经》里女菩萨为转轮圣王的预言正好适合她。陈寅恪认为,事实上《大云经》和《大般涅槃经》都出自天竺,经由于阗(tián)国传入汉地,并非中国人伪造。当代佛学家杜斗城在他的著述《北凉译经论》中详记北凉译经的全过程,他明确指出,《大云经》是古印度人昙无谶北凉时在敦煌译出的,时在公元422年左右。武则天颁《大云经》时,《大云经》已存在了260多年。一句话,《大云经》来自印度,北凉译出;《大云经》不伪,《大云经疏》是解释《大云经》的文章,有新意。 《邹平县志》记载:“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是大云寺庙会,会期5天。庙会期间,善男信女焚香祈福,商贾云集,杂艺毕至。常请乐陵、济阳等地剧团演出梆子戏、京剧等。有时聘请河北吴桥杂技团到会演出。零散艺。民间艺人争相设摊卖1948年庙会废止。”阴历六月初六,正是麦收后不久,新面蒸的大白馍馍,蘸着自家磨的芝麻酱,挂面汤荷包一个刚从鸡窝里掏出的鸡蛋。吃饱喝足,奶奶便领上我们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去大云寺赶庙会了。庙会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瓜果梨桃,鸡鸭鱼肉,五谷杂粮,罗卜青菜;麻汁凉面,小米凉粉,牛肉火烧,各色小吃:古玩字画,文房四宝;面人、糖人、大冰糖酸蘸、周村烧饼、大风车,牲口交易市场,满了能见的主要空地。其间,杂耍的、卖艺的,说书的,卖狗皮膏药的,嘈杂之声,不绝于耳。大戏台上,锣鼓喧天,精彩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正在演出。只听掌声阵阵,喝彩声不断。远处,吴桥杂技表演,吸引了不少爱看热闹的孩子。一手吃着冰糖大酸蘸(冰糖葫芦),一手举着大风车,津津有味地看着杂技表演,原也是很惬意的。 庙会上,最不和谐、最令孩子们恐怖的,是叫街、离头子的。多是一位中年男子,光了膀子,拿了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向自己油光光的光头上砍去,顿时,鲜血满面;他便高声叫街,伸手向摊主和行人要钱。鲜血淋淋——可怕;身强力壮,四肢健全,不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温饱,却残害自己的身体去乞讨——可悲,可恨。常常把孩子们吓得乱钻、乱跑。 大云寺山门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挤到两个大殿里,焚香祈福。正殿大雄宝殿,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大雄宝殿也称三宝殿;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络绎不绝前来烧香磕头的善男信女,必定有求而来,而且菩萨又是有求必应的。既要管人家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男生女;又要替人消灾解难,真是太辛苦了。记得久旱祈雨,有钱人家的丧事,…..,都要做法事。记得一位小玩伴,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却是体弱多病,家人唯恐他不长命,于是从大云寺安乐和尚的裤裆里钻了一次,认安乐做师父,以求长命。于是,小玩伴们赐他外号小和尚。也许真的灵验,这位小时的玩伴,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迄今年近八旬,依然健在。看来人间琐事,菩萨也要管一管。正是:佛光普照,有求必应,鞠躬尽瘁,惠泽人间。“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他能管得过来吗?不会张冠李戴管错了吧?”,我常常天真的这样想。 到寺庙里烧香礼佛,奶奶曾三番五次地教我,拜佛的时候,要双手合十,长揖到底,跪下,先是掌心朝下,而后反手,掌心向上,磕头;连磕三次。每磕一次头,身披黄色加沙的老法师,便敲一下磬,磬声乐耳,香烟缭绕,构成了一种颇为神秘的氛围。我不是佛教徒,有一年去美国探亲,女儿告诫我:”爸,要是有美国人问到您信仰,就说信佛教好了。您要说啥都不信,人家会瞧不起的。”当时还想不通,觉得无神论者最伟大。后来渐渐觉醒到,人如果没了信仰,就会无所敬畏,也就容易丧失道德底线了;所以,美国人的观念,也不无道理。不过,他们认为,凡是人都得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是人,——也有些过分了。 1948年,大云寺庙会废止。1950年,空置的大云寺曾做为食品站——肉牛屠宰场。食品站迁走后,无人管理。大云寺砖厚木实;村民们废物利用,毁庙尽用了砖木,寺院为之一空。 神龙收尾,大云飘散;千年古刹,荡然无存。从此,这片土地上,便再也不见了大云寺的踪影。

10,想知道 安阳市 滑县大云寺 在哪

新汽车站东侧往北走,六七百米后遇见红绿灯左拐,百十米后路北就是。2010年12月开始施工的滑台大云寺文化园是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福寺塔为核心,佛、儒、道文化相融合的4A级园林式文化旅游休闲风景区。整个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占地面积193亩。就是以前的明福寺塔
公交9路或者是七路到,

11,作文美丽的大云寺550字

大云寺俗称铁佛寺。在山西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重建。寺院由山门,献亭、中殿、方塔、藏经阁等建筑组成。方塔六层,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弟子及佛传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第一层中空,内置高6米,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当系唐代原作。
我是来看评论的

12,大云寺古钟楼建于什么时候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大云寺是历史上的名刹古寺, 在古代不仅是国内游人游览的重要胜地,也引起了国外僧人的高度重视。明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毁,唯有钟楼岿然独存。古钟楼为大云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钟楼建在9米高的砖包土台上,基底约125平方米。周围绕廊,重檐山顶,五踩作斗拱。整个建筑挺拔俊秀,高耸入云,历经维修,保存完好。 古钟楼上悬有大云铜钟。钟呈黄色,通高226米,口径115米,厚12厘米,重约5吨。钟体上饰有图案3层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层饰飞天,头戴花冠 ,耳饰明月,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彩带缠身,手托果盘,作翩翩飞翔状,线条丰满流畅 ;中层饰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立两 个小鬼,赤身短裤,神态各异,生动传神;最下层饰龙,五彩云纹,现已磨损不全。此钟体积较大,声音宏亮,形状古朴精美,是罕见的古代铸造艺术珍品。从钟体造型和所饰图案分析,为唐代遗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云寺碑记称此钟“若铜、若铁、若石、若金,兼铸其中,真神物也。如响震之,则远闻数千里,发人深省,为郡脉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时分,霞光万道,自西向东仰观大云钟楼,见巨钟通体被朝霞煨成红色,四周透出道道瑞 光金色。此刻,登上钟楼击钟,钟声轰然,响彻云霄。 大云钟是凉州人心目中的神钟,每逢农历传统节日如正月十六、五月端五,众多的游人登上古钟楼,放眼凉州全景,敲击神钟,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0年在钟楼后面空地搬迁了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火庙大殿和原山西会馆的清代建筑春秋阁及两廊,使之相得益彰,更为壮观。1992年,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大云寺是历史上的名刹古寺, 在古代不仅是国内游人游览的重要胜地,也引起了国外僧人的高度重视。明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沙门志满远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该寺院,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话。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断,兴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毁,唯有钟楼岿然独存。古钟楼为大云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钟楼建在9米高的砖包土台上,基底约125平方米。周围绕廊,重檐山顶,五踩作斗拱。整个建筑挺拔俊秀,高耸入云,历经维修,保存完好。 古钟楼上悬有大云铜钟
文章TAG:大云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