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许昌时曹操为何不杀了他,为什么。宛城在许昌的西南边,新野的北边,如果刘备或刘表想要攻打许昌的话,就一定要先拿下宛城,如果刘备不拿下宛城,直接绕过宛城偷袭许昌的话,那么曹魏宛城守军就能断了刘备军的补给线和归途,刘备敢偷袭许昌那就是一次有去不回的战役。
1、刘备在许昌时,曹操为何没有杀了他?
刘备在许昌时曹操为何不杀了他,为什么?刘备前后投靠了十几家已不足为奇,厚黑学李宗吾先生曾评价过刘备脸比城墙还厚,刘备在演义里煮酒论英雄一节吓得连酒杯都掉地下,就这样的人肯定成不了大气候,而且除投曹操外,投谁谁倒霉,谁完蛋,做了短时期自封的草头王一命呜呼,(曹丕是献帝禅让的有据可查。三国志记载,刘备投曹操时谋士程昱建议曹操讲看刘备日后不肯居人以下,劝曹把刘备软禁起来,或杀了,曹操果断的讲,不可,天下正是用人之际,如杀了刘备谁肯来投我,
可见曹操的眼光于大度,事实证明曹操惜才如命,但若背后弄鬼肯定是只要有机会是必死无疑,就连以刘备老婆被擒,关羽被俘,曹操一样没有难为他们,这里说一下,刘备家眷与关羽关非同时被俘,保皇嫂这一点不成立。曹操也许太托大了,他认为刘备早晚一天要被他所用,但天不随人愿,诸葛亮帮刘备得了所谓三分天下,三分是三分但分有大小,刘备得了六分之一的天下,而曹操得病而亡,没像司马懿那样长寿,世上无后悔药这种东西,若刘备被杀,三国这部历史也就不存在了!,
2、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有哪些重要人物在许昌活动过?
从公元196年从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许昌就成了三国时期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可因为汉献帝的软弱,朝臣跋扈,迎来了董卓的淫威,郭汜的无礼,诸候林立,引无数的英雄豪杰前来擒王,上演了枭雄争霸各立门户的精彩演出,故事告诉我们三国时期的几位老板,不占亲,就带故,还拼的你死我话,在利易推动下只有功利,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已干。
那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有那些重要人物在许昌话动过?我的回答是,几乎所有蜀国和吴国的高层有头有脸面的重要人物,都在许昌话动过,蜀国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曹操,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这些三国时期刘备的经典开局都是在许昌附近发生的。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孙策,被汉献帝封为骑都封,讨逆将军,经常在朝廷里出出进进,都有皇帝的封号,再加上后来外交上到过许昌的人,算起来蜀吴两国的高层,大部分都在许昌活动过,
3、刘备屯兵新野,曹操大本营在许昌,两者直线距离并不是很远,刘备这样也太不安全了吧?
刘备在官渡之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了袁绍的败象,便向袁绍借口南下骚扰许昌,同时趁此机会逃离袁绍,投靠荆州刘表,刘备与刘表虽然都是汉室后裔,但是乱世之中利益显然更重要,刘备投靠刘表的性质与当年张绣与刘表联盟的性质类似。刘表为刘备提供部分兵员,粮食,补给,刘备为刘表镇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县,换句话说,刘备相当于雇佣军的性质,靠出卖武力换取生存机会,同时也说明了新野就是刘表地盘最北端的前线,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刘备自从当年张绣投靠曹操之后,刘表的地盘逐渐向南萎缩,原本刘表与张绣联盟时,宛城是刘表的前线和战略缓冲区,这里是亲刘表势力的张绣,为刘表挡住了数次来自曹操的攻击,但是张绣投靠曹操后,刘表的控制区继续向南移动,变成了新野,原来的张绣的也换成了现在的刘备。对刘表来说,他利用刘备守在前线新野,以抵御曹操一步一步向南蚕食荆州地盘,对于曹操来说,刘备镇守新野,如果要南下攻击荆州,首先就得解决刘备,
刘表新野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在当时来说很重要,处于曹操阵营与刘表阵营的交界处,在公元204年前,曹操的大本营是在许昌,也就是汉献帝所在的位置,公元204年曹操拿下冀州邺城后,就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邺城,而汉献帝所在的许昌就是东汉的傀儡政权。从地图上看的话,新野离许昌的直线距离大概是250公里,骑快马的话,五六天时间就能从新野赶到许昌,汉献帝虽然是曹操的傀儡,但是却代表着东汉政权,不可谓不重要,曹操是绝对不允许任何其他势力抢走汉献帝的,但许昌离刘表及刘备的地盘非常近,曹操就不担心刘备或者刘表打过来吗?曹操看看地图就会明白,曹操不是不提心,而是做好了万全之策的安排,刘备或者刘表不敢打,或者没有能力打到许昌的,因为在许昌的东南和西南分别有曹操的两个军事基地,一个是宛城,另一个就是汝南,宛城、汝南与许昌共同组成一个铁三角战略防守姿态,刘备或者刘表根本就打不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