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的题目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的题目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5 22:31:33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长征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的题目

1、湘江战役  2、攻克遵义  3、四渡赤水战役  4、娄山关战役  5、巧渡金沙江  6、强渡大渡河  7、飞夺泸定桥  8、彝海结盟  9、过雪山草地  10、突破腊子口天险?
飞夺泸定桥 金色的鱼钩 丰碑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
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

长征有哪些感人的故事的题目

2,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50字

一、断肠就义红军师长1934 年12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他从昏迷中醒来,乘敌不备,用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 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和信念。二、贺子珍舍身救伤员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妻子,长征开始时,她已怀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贺子珍随干部休养连在黔西盘县境内隐蔽休息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一个担架员被炸死,伤员暴露在田地里,敌机又一次俯冲下来。在这危急关头,产后虚弱的贺子珍立即冲过去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躯体掩护着伤员。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块弹片。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只得把表层的弹片取出,有些深入体内的弹片伴随了她一生。部队又要出发了,贺子珍为了不拖累大家,影响部队行军,主动要求留下来。毛泽东和战友们坚决反对。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她继续随部队长征。贺子珍这种舍生忘死救伤员,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激励着战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最后的胜利。三、一封血信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军团长彭德怀十分焦急,因为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突然,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发现,敌人阵地里跑过来一个人,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往山上招手。钟明彪立即冲出掩体,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原来是半年前刚入伍的小战士。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肠子流了出来。见到钟明彪后吃力地喊着:“十团已冲上主峰,又被敌人压下来,快派部队增援!”钟明彪想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去报告!” 钟明彪只好飞速跑回指挥所汇报。彭德怀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后来,钟明彪和战友们沿着一条血路,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大家忍着眼泪掩埋了小战士,悲痛万分地踏上新的征程。四、毛主席爱兵如子让担架长征初期,毛泽东大病初愈,组织上给他制作了一副担架,配备了坐骑。但他很少用担架,不是让给生病的警卫员,就是让给冻脚的小战士。坐骑更是秘书、警卫、勤杂人员轮流使用。渡赤水河时,警卫员黄泽九因肚子痛掉队了。毛泽东马上将担架留给他,自己和战士们夜行军走了100里山路。尽管很疲劳,他们一路上还给战士们讲笑话,鼓舞大家。一天,红军来到雪山脚下,机要秘书黄有凤又突然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毛泽东亲自找卫生员给他服药治疗,又让他躺在担架上,一再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可毛泽东自己却拄着拐棍,迎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滑地向着雪山走去。黄有凤躺在暖暖的担架上,望着毛泽东那举步维艰的身影,感动得热泪盈眶。长征中,红军将领们像这样爱兵如子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五、彭德怀宰杀坐骑救急1935年8月,红三军团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长途行军作战,干部战士都十分疲惫。因为缺粮,他们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饥。此时,军团长彭德怀决定把仅有的六匹骡子全部杀掉,以解燃眉之急。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一听要宰杀全部骡子,包括彭德怀的坐骑大黑骡子后,都不同意。这头大黑骡子在长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一路上,它不是驮着粮食、器材,就是驮着伤病员。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去的;过雪山时,一些疲劳过度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翻越了雪山。彭德怀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杀它们,部队靠什么走出草地?人比牲口更重要!”最后,骡子全部杀掉了,军团部只留下了一些杂碎,其余都留给了后面的部队,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红军战士,使部队渡过了难关。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50字

3,红军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1935年1月红军到土城时,千余户老乡曾把自家的门板拆给红军当铺板;青杠坡战斗中,又用去抬伤员;一渡赤水时,再争先恐后抬去搭浮桥。红军过河后为防敌人追击,把浮桥炸了。老乡后来去打捞漂在河中的门板时,因分不清哪扇是哪家的了,便随便抬回来,修修补补就装上了,并亲切地称其为“红军门板”。在长征路上,正患痢疾的战士,缺医少药,右脚冻伤溃烂也未痊愈,身体十分虚弱,当时,他们师经理处主任肖伟成同志主动把他的战马让给他们骑,可他的身体也不好,好几次父亲在马背上看着肖主任迈着艰难的步履向前挪动着,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一定要下马步行,但肖主任坚持让他们骑,还不断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红军长征中感人的故事

文章TAG: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路上感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