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洋老外变成“武汉人”还有一些外国人在这里与武汉人喜结良缘,有些洋女婿们大多也会入乡随俗“买房娶亲”。武汉,常住着万余外国人,他们中大部分因工作需要来汉,相对集中地居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呆得最久的已有13年了;日久生情,他们爱上这座城,成了“武汉人”。
1、外国网友是怎么评论武汉的?
武汉,常住着万余外国人,他们中大部分因工作需要来汉,相对集中地居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呆得最久的已有13年了;日久生情,他们爱上这座城,成了“武汉人”。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又成了武汉义务宣传员,3个“洋二代”今后都要扎根武汉“来中国13年了,在武汉生活了11年。3个孩子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
”美国人桑德拉·卡朋特目前是长江国际学校的教师,和丈夫一起开办了护明德居家养老公司。桑德拉·卡朋特是2004年随因公被派驻湖北京山的丈夫,带着3个孩子来到中国的,拥有多个教育类硕士学位的桑德拉说,中国女性就业率很高,80后90后的妈妈们大多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很热情地教她说中文。她决定继续她所学的教育类专业,并进入长江国际学校任教,
“汉口的老房子和美食让人流连忘返,武昌的省博物馆、省美术馆和大学的展览让生活丰富多彩。”桑德拉说,大女儿马上大学毕业,准备回武汉帮着打理居家养老公司,在汉住4年回国不习惯“我爱淘宝,东西又多又便宜。”新西兰人维基·奈比特也是长江国际学校的老师,4个孩子在长江国际学校上学,“我只会一点点中文,但我孩子都会说武汉话了,他给我当翻译。
”维基·奈比特说,虽然孩子一直在国际学校读书,但回家后喜欢和邻居的武汉小朋友玩,在武汉住久了,维基习惯了超级便利的生活,回国度假时还真有点不习惯。维基说,平时在家做西餐就在淘宝买食材,或者在家乐福网店下单,当天就能到货,如果想吃中国菜,满大街都是好吃的餐厅。如果不想出门,点个外卖,川菜、面条应有尽有,
像维基这样,爱网购、享快递、吃外卖,已成为融入这座城市的众多外国人的日常生活。出门就有共享单车法国帅哥阿兰·郭耐安是家乐福派驻中国的高管,在武汉工作已3年,郭耐安说,武汉的公共设施很完善,地铁有文明伞、出门有共享单车、旅行有导航地图,他经常坐着地铁去巡店。不少洋老外变成“武汉人”还有一些外国人在这里与武汉人喜结良缘,有些洋女婿们大多也会入乡随俗“买房娶亲”,
2、武汉给你什么感觉?
无论我身在何处,让我魂牵梦绕的是我的故乡———武汉。武汉这块热土,以她温暖的胸怀,哺育了我们家祖祖辈辈,在我们家的祖辈中,有不少曾走南闯北,浪迹天涯,最后都落叶归根,安息故土,武汉两江四岸,看不夠的迷人景色,道不尽的历史沧桑。我不会刻意关注武汉有多少座高聳入云的大厦,却时常站在長江边,望穿長江那滚滚东逝、奔腾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回头,
我很少融入武汉大都市的繁华,去享受那繁华的乐趣,却爱独自一人登上黄鹤楼,享受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极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那种淡淡的忧伤情怀,我常去汉阳古琴台,凭吊俞伯牙,钟子期相遇,后成知音凄美故事中的高山流水处,聆听那优雅的古琴声。我会漫步在汉口江滩,倾听江汉关的雄厚钟声,仰望那栋栋百年前的西方唯美建筑,
然后走进那饱经沧桑的码头,现已变成美丽的江滩公园,曾经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春天我到武汉大学观赏那银装素裹、落英缤纷的樱花,夏天到月湖看那一片美到极致的荷塘月色,秋天到解放公园,看那千姿百态,眼花瞭乱的菊花,冬天踏雪赴东湖梅园,观赏那凌寒独自开的俏梅花,我们武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晚秋将去,初冬即来,我心中不时泛起阵阵担忧,去年的武汉冬天,我们武汉人太难了,千万不要再过那种惊心动魄、撕心裂肺的冬天,熬过冬天迎来春天时,我期盼能摘下口罩,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关闭的商户全都开张,生意兴隆,孩子们欢声笑语,大人们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