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青浦区 > 诱导消费多少钱可以立案,诱导消费能够成法律责任吗

诱导消费多少钱可以立案,诱导消费能够成法律责任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5 05:38:14 编辑:大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诱导消费能够成法律责任吗

诱导的话,可以要求二倍赔偿。

诱导消费能够成法律责任吗

2,多少钱才够得上立案今天被强制消费两千四百怎么处理

一般是连本带利满1万元就可以立案。

多少钱才够得上立案今天被强制消费两千四百怎么处理

3,客人来来消费不付钱催了好几次也不付钱可以报案吗

打110咯,不受理也不会说你乱报警的。

客人来来消费不付钱催了好几次也不付钱可以报案吗

4,因健身房虚假广告诱导消费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5,商家诱导未成年消费该怎么办女儿在家偷拿家里钱被商家诱导消费

有什么证据证明商家诱导呢?自己孩子没有管教好。又不能怪自己。只能给自己找个借口怪商家了。呵呵。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6,网上被骗2500元报案有用吗

不管,也管不了,这样的案件太多了,线索很少,逃逸速度快,破案几率小。投入警力却很大。
和钱买个教训
不一定有用,但可能有用,就和平常的案子一样,有网络警察,所以呢一定要报案。

7,什么叫做误导诱惑欺骗消费者在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你好,既然你说收到的货物颜色与你定制的颜色不同,你可以拒绝接受,并要求按照合同要求履行。如果对方不答应,你可以起诉对方要求履行,无法履行的,要求赔偿损失。
误导,诱惑,欺骗消费者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二、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当采用一般标准,即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则个别消费者不得以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这种损害并不意味着要求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按其性质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三、从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来判断。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的主观要件是故意,但从文义上来理解,欺诈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的行为应无疑义,因此,并非经营者主观故意状态不需具备,而是“欺诈”二字本身已经包含或者揭示了经营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况下,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1、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2、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3、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4、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5、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经营者能够证明,就不是欺诈行为;不能证明,则构成欺诈。
文章TAG:诱导消费多少钱可以立案诱导消费多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