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芳芳?只能实事求是的评价。我不是武汉人,我只从武汉经过过,未曾踏足武汉,但武汉我是有所认识了解的,武汉三镇,除非你告诉我是方方【下令】全国医疗资源进驻武汉并且【命令】武汉政府必须做到“应收尽收”的,我是武汉人,开始真没在意什么方方日记。
1、你怎么评价武汉芳芳这个人?
今天看到这个题目,真有点恍然隔世之感!怎么突然对芳芳颇为客气了起来?不是说芳芳是汉奸、卖国贼、给敌人递刀的人吗?当时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不把芳芳打入十八层地狱誓不罢休之气势。如今怎么都偃旗息鼓了呢?今天的问题是:你怎么评价芳芳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客气的问呢?莫非以往对方方的谩骂都烟消云散了吗?或者说以往的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的狂轰滥炸,只不过是蚍蜉撼树的丑陋表演,
正如有人评价道:骂方方的人和方方,最终总有一方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确时至,方方仍岿然不动,而那些大骂方方人,除了会扣帽子、打棍子之外,也自知理屈词穷,否则怎么不继续坚持真理,痛打落水狗呢?终于在今天,看到了对方方颇为理性的提问。这是进步呢、还是妥协?我想这应是最合情合理的提问了,虽然与芳芳从未谋面,但通过方方写的日记和对方方的全面(网上)围剿,可以说全中国的关心方方的人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怎样评价芳芳?只能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一评价就是:人民至上!方方並不欢迎拍马溜须,她曾告诫作家们:如果要吹须官员,请认真思考几秒钟。(大意)方方就是一个会写文章的老太婆,一个喜欢文字的祖母级的普通人,虽然曾担任过省作协的主席,那也是实至名归。方方並不以住在别墅里而高人一等,她依然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2、武汉的朋友们,是如何评判方方的呢?
方方删除部分日记,开始不再淡定了。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从昨天开始,头条中搜不到2月13日方方日记内容。而这篇日记中内容核心就是说朋友发给她一张“殡仪馆满地无主手机”照片,也是网友、记者最多斥问的一篇日记。我是武汉人,开始真没在意什么方方日记,是方方拥泵者将方方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当代鲁迅,什么时代启蒙者。
促使我比较仔细读了读日记,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不就是个心地阴暗的老女人的一些如同梦呓般碎语么?也写了几篇评说短文。为慎重起见,我写文时很多时候都会引用她日记中的原活,昨天为了写篇短文,想再翻下日记。结果发现2月13日、16日、17日几篇日记被删除而无法访问,方方日记关于殡仪馆滿地手机内容删除,窃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方方迫于压力删除的,因为此事很可能引起是否属于造谣传谣司法争议。她又始终不肯拿出照片来澄清此事,即使真能拿出照片,也属于传谣,而且还会牵出她所谓朋友的连带责任。所以她无奈之下,只有删除,第二,她日记明确写到是朋友传给她的照片。境外出版商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抹黑中国的“铁证”,要求她提供照片,而她手中本来就没有照片。
文字撒谎还可辩解耍懒,而照片就真无法造假了,所以她唯一只有放弃这篇日记。第三,平台删除,但可能性不太大,否则凭方老太的脾气定会将平台骂个底朝天。但平台留语却很耐人寻味,无论方方是哪种原因删除了关于滿地手机的内容。都是个积极信号,其一,在网上几乎一边倒(声明不是全部)的與情压力下,方方日记中这个最大的硬伤,作者实在不能自园其说,只有采取退却。
这不能不说是反对方方日记的一个小小胜利,作者的嚣张气焰终于有了收敛。其二,也是作者为了尽快海外出版,少些争议阻碍,而采取的以退为进的策略。其三,作者为了下一轮反朴做挖坑准备,可以唐而皇之说自已出版前做了认真修定。对一个未定稿的作品横加指摘就是对她的改击陷害,她这人不要脸起来什么都做得出来。其四,为懒帐作准备,
她及捧粉们可以否定从来沒说过满地手机的话,反对者完全是在搞子虚乌有的罗列罪名。但事实就是事实,谎言就是谎言,删掉一两篇日记也漂不白方记作者的阴暗嘴险以及她抹黑现行体制的丑恶行径,对方方现象的批评,其实是个长期艰苦的斗争,以后还会有形形色色的方方现象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的态度是:宜得剩勇追穷冦,不可沽名学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