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建筑工程抗震阻尼器的作用,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建筑工程抗震阻尼器的作用,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4 21:45:26 编辑:大上海生活 手机版

1,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可以到我的博客看一下,有阻尼器原理http://blog.163.com/david_schneider/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抗震建筑需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预防措施  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施工要求  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抗震设计是根据设防要求和规范进行的,而施工要根据设计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下述原则:选择坚硬地;结构体形要均匀规整;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防止脆性和失稳破坏。  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现有工程结构由于建造年代不同,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别较大。特别是历史较长的结构,往往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应当进行抗震鉴定,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结构的减震、隔震技术  建筑物遭地震波的侵袭而会破坏,利用隔震技术缓解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是有效防御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种橡胶、多层铅芯和钢芯做成建筑物的支撑坐垫等技术都能达到隔震消能、缓冲地震能量的效果。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是为了增加安全系数。

为什么抗震建筑需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3,简述建筑构造柱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当建筑结构材料(砌体结构)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所以增加构造柱是必须采取的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构造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180*240mm,纵向宜采用4根12钢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的上下端应适当加密,房屋四角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2、构造柱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3、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留马牙槎,沿墙高每500mm设置2根6mm水平钢筋,每边应伸入墙体内不宜小于1m,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应符合: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两倍的层高;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1)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砼构件。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用于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简述建筑构造柱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4,抗震结构设计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结构,就是支撑点是否合理。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为基础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
当采用抗震设计时,结构重要性是通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来决定的,分为甲级(特殊设防类)、乙级(重点设防类)、丙级(一般设防类)、丁级(适度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建筑学术语,指由地运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分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的规定: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5,钢结构与框架混凝土结构抗震优势比较

钢结构优点:抗震性:低层别墅的屋面大都为坡屋面,因此屋面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由冷弯型钢构件做成的三角型屋架体系,轻钢构件在封完结构性板材及石膏板之后,形成了非常坚固的"板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有着更强的抗震及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适用于抗震烈度为8度以上的地区。 抗风性:型钢结构建筑重量轻、强度高、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五分之一,可抵抗每秒70米的飓风,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耐久性:轻钢结构住宅结构全部采用冷弯薄壁钢构件体系组成,钢骨采用超级防腐高强冷轧镀锌板制造,有效避免钢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锈蚀的影响,增加了轻钢构件的使用寿命。结构寿命可达100年。 保温性:采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以玻纤棉为主,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用以外墙的保温板,有效的避免墙体的“冷桥”现象,达到了更好的保温效果。100mm左右厚的r15保温棉热阻值可相当于1m厚的砖墙。 隔音性:隔音效果是评估住宅的一个重要指标,轻钢体系安装的窗均采用中空玻璃,隔音效果好,隔音达40分贝以上;由轻钢龙骨、保温材料石膏板组成的墙体,其隔音效果可高达60分贝。 健康性:干作业施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房屋钢结构材料可100%回收,其他配套材料也可大部分回收,符合当前环保意识;所有材料为绿色建材,满足生态环境要求,有利于健康。 ? 舒适性:轻钢墙体采用高效节能体系,具有呼吸功能,可调节室内空气干湿度;屋顶具有通风功能,可以使屋内部上空形成流动的空气间,保证屋顶内部的通风及散热需求。 快捷:全部干作业施工,不受环境季节影响。一栋3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只需5个工人30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从地基到装修的全过程。 环保:材料可100%回收,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 节能:全部采用高效节能墙体,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可达到50%的节能标准。缺点:1,耐火性能差 2,需要注意防锈 3,变形大, 设计需注意控制.亦用体系方法. 4,特有的冷桥问题,有时需要考虑. 5,常常造价偏高.和传统结构相比. 6,当前国内设计,制造水平低. 砼结构:优点:. 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易于就地取材。另外,还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2. 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与钢结构相比,可以降低造价。 3. 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易锈蚀,维修费用也很少,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外面,火灾时钢筋不会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与裸露的木结构、钢结构相比耐火性要好。 5. 可模性:根据需要,可以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6. 整体性:整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很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震、抵抗振动和爆炸冲击波。缺点:1. 自重较大。2. 抗裂性较差。3. 隔热隔声性能较差。改善措施 :使用轻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上只作为参考,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楼主自己确定
钢结构抗震和混凝土抗震的优势比较:钢结构:1)自重轻 2)变形大,可以吸收很大能量(3)而且可以通过构造实现强梁弱柱、强剪弱弯混凝土:(1)整体性好,整体现浇(2)阻尼大,可以很好的耗能(3)混凝土构件可以出现塑性铰区,变形大,吸能多缺点:很难保证强柱弱梁,震害显示破坏严重

6,建筑工程中的荷载15KN是什么意思

建筑工程中的荷载是压强的一种表示方式。荷载为15KN/m2,即指该处承受的压强为15KN/m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压强=压力/接触面积),指该处每平方米承受的压力为15KN(即15000N)。 住建部的建质[2009]254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中说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扩展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将对建筑结构增加一定数量的施工荷载,如电动设备的振动、在房间放置大量的砂石等建筑材料,可能使得建筑物局部面积上的荷载值远远超过设计允许的范围。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管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荷载百度百科-高大模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荷载就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荷载15KN/㎡ 就是构件每平方米受15KN的力
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称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也可以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搭设跨度超过18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根据现行规范,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或梁截面积尺寸600*1200的就已经属于高大模板工程。一、住建部的建质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说明:①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不需要专家论证”)。②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需要专家论证”)。二、住建部的建质254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中说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扩展资料:高大模板的施工应该有专项方案,这个方案原则上需要专家论证。根据现行规范,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或梁截面积尺寸600*1200的就已经属于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建筑工程中的荷载是压强的一种表示方式。荷载为15KN/m2,即指该处承受的压强为15KN/m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压强=压力/接触面积),亦指该处每平方米承受的压力为15KN(即15000N)。
你提问的是什么意思?我是老工程师,完全看不懂。只有板厚什么也看不出来。要看板的大小,梁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文章TAG:建筑工程抗震阻尼器的作用建筑建筑工程工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