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静安区 > 上海市有没有安徽路,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上海市有没有安徽路,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4 02:41:47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上海有著名的南京路、延安路、绍兴路、铜仁路,也有用省区命名的江苏路、广东路、西藏路、河南路、湖南路等等。奇怪的是,唯独没有安徽路。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是因为清末晚期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时,带来的淮军在上海安定下来之后,部分淮军的行为引起上海人的不满。于是在命名道路的时候,就不设立安徽路。也有人说,上海人恨段祺瑞,段祺瑞是安徽人,因此上海没有安徽路。段祺瑞是安徽人没错,段祺瑞外号叫“段合肥”,段祺瑞是合肥人,与李鸿章是同乡。上海没有安徽路,但有合肥路、安庆路、宁国路、黄山路等等。请问这怎么解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1945年之前,上海设有安徽路的,后划入今天的西藏南路。上海图书馆馆藏的1943年10月16日《申报》第四版上就有涉及“安徽路”的文章。后来,上海在新命名道路时,本打算用安徽一词来命名的,可想到上海已有瑷珲路,用上海话说“瑷珲”和“安徽”很相似,为避免谐音混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再设立安徽路的念头就打消了。安徽与上海的关系很密切,上海从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国家大都市,有千千万万安徽人的功劳。在上海的外来人口中,有老一辈安徽人,由新一代安徽人,他们在上海打拼,生活,他们爱上海这个城市,也爱安徽。

上海为什么没有安徽路

2,上海什么地名的路都有为何唯独没有安徽路

去过上海的朋友都知道,上海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无论是上海的街道还是地标性建筑,以及上海的海派文化,饮食文化,都是极具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当然上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那就是上海的道路名称,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上海市区的道路基本上都是以国内各个行政区命名的,比方说南京路,浙江中路,广东路,并且这一个路名和地理方向也有着关系,比如上海东北部的路名也和东北城市有关。 当然看了上海那么多的路,有些网友却很疑惑:上海什么地方的路几乎都能找到,为什么就看不到安徽路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毕竟安徽人在上海定居的还是很多的,因此找不到安徽路,确实让一些安徽人会感到费解,其实上海之所以没有安徽路,在民间也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就是因为李鸿章和段祺瑞的原因。 李鸿章是地道的安徽合肥人,他曾经组建了淮军驻军在上海,从而接受当时洋人的训练,当时的淮军战斗力虽然不算差,但是因为很多人穿着破破烂烂,让当地人感觉很嫌弃,所以觉得淮军在上海会影响市容市貌,而当时晚清时期,李鸿章也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导致李鸿章在全国各地名声都比较差,上海的民众自然对他也没什么好感。 而上海的民众同样也讨厌段祺瑞,段祺瑞是皖系军阀,当时他依靠着日本人的支持,因此可以进驻上海,而他手下又常常惹是生非,让上海本地民众十分的憎恶,自然对段祺瑞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上海人不愿意看到上海出现安徽路的原因吧。 当然这个也仅仅是民间的流传的说法, 历史 上其实上海也出现过安徽路,但是因为上海在更早之前还有一条瑷珲路,而在上海话的发展当中,安徽路和瑷珲路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所以为了避免混淆,就把安徽路给取消了。还有一个记录是之前上海的安徽路原本属于洋人的租界,后来租界被收回来了以后,这里就改回了安徽路,但是没多久这条路名再次被修改,成为了今天的西藏南路和肇周路,这样看来安徽路并非是没在上海出现过。

上海什么地名的路都有为何唯独没有安徽路

3,上海市道路命名几乎所有省级行政区都有命名为啥唯独没有安徽路

不仅仅是没有安徽路,上海同样没有内蒙古路与河北路。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不过上海的 历史 并不算太久,事实上直到晚清时代才在列强的侵染之下正式开埠,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当时远东著名的大都会。 原本,上海的路名是由外国人取定,但仅仅限于中心城域的外国人聚集之地,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上海开始为新开拓的城区的道路进行命名,而当时主要的命名原则,就是南北纵向的道路使用各地的城市名,而东西横向的用各省区的名字 。 与此同时,上世纪中叶,上海逐渐收回租界之后,开始将原本外国人取的路名纷纷改成本土的地名,出现了一批新的路名。 近百年的岁月,使得上海发展成为了一座规模空前的超级城市,而上海纷繁复杂的道路,也用掉了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地名, 只不过,也有些省区的名字,在上海的路名中是看不到的,比如内蒙古路、河北路与安徽路。 没有内蒙古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海开始给路命名的时候,并没有“内蒙古”这样的概念, 当时依旧将漠南与漠北蒙古合称为“蒙古”,所以,虽然上海没有内蒙古路,但依旧有蒙古路。 至于河北路,上海的崇明的确有一条名字叫“河北路”的路,但是这个河北与现在的河北省根本没关系, 因为这条路定名的时候,只有直隶而无河北,崇明岛的河北路,其名来源于其的确位于当地一条河流的北边,所以定名河北路 。 而至于上海没有安徽路的原因,就众说纷纭了。 流传最广的,就是因为李鸿章与段祺瑞。 晚清时代,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曾驻于上海,接受洋人的训练,来对付当时的太平天国, 虽然当时的淮军战斗力不低,但表面上大多都穿着破烂,如同乞丐,非常邋遢,使得当地的民众非常嫌弃,认为淮军的存在有碍观瞻。 同时,晚清时的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进行签署,所以李鸿章的名声很不好,上海的民众自然也很不喜欢他。 而北洋时期的皖系军阀段祺瑞也是如此,当时的段祺瑞倚仗日本人的支持驻于上海,其下兵将常常欺男霸女惹是生非,犯下了不少的罪恶,可谓恶名昭彰。 出于对李鸿章还有段祺瑞的憎恶,所以上海民众拒绝用安徽之名来命名上海的道路,然而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根本不靠谱 。 李鸿章与段祺瑞不止是安徽人,而且是安徽合肥人, 上海虽然没有安徽路,却有合肥路,而且合肥路位于原来的卢湾区即如今的黄浦区,乃是上海的主城中心区域,如果当年的上海民众真的因为这个缘故不起安徽路之名,又怎么会将市中心的路名称作合肥路呢 。 再者,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等派兵攻打上海,当时的上海士绅慌乱一片,而 李鸿章派去的淮军不仅成功解了上海之围,之后还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极大推动了上海的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安徽对于上海,是有很大贡献的。 再者,晚清开始,安徽对于上海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大量徽商聚集上海,上海滩最叫得上座的饭店,几乎都是徽菜馆,而 那时也是安徽在上海存在感跟影响力最鼎盛的时期。这种情况之下,若是因为李鸿章和段祺瑞,使得上海没有安徽路,并不可能 。 很显然,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再者,事实上上海曾经有过安徽路,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1943年的《申报》之中有相关记录,上海在1943到1945年,上海路名大修订之时曾有过安徽路,但 上海原本有一条 历史 更加久远的瑷珲路,在上海话的发音之中,瑷珲与安徽非常酷似,为了避免减少谐音带来的不便,加上瑷珲路存在的时间更久民众更熟悉,所以安徽路设置不久后就被取消了。 而在上海的地方资料中也有记录, 安徽路所在原本是洋人的占地,被命名为“敏体尼荫路”,直到后来租界被收回后,上海才开始整合修改地名,将其改成了安徽路,但没多久将其废止,并入了后来的肇周路与西藏南路 。 上海市道路命名,根据省份、省会命名的多在现在的市中心。 一般南北向道路多以省份命名。 东西向道路多以省会、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命名。而东西向的广东路,原意是广州路,以错而错没改。 而原来郊县现在的嘉定区多以新疆的城市命名较多、宝山区多以黑龙江省城市命名、杨浦区多以东北三省城市命名。 虹口区和杨浦区也有以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命名。 闵行区多以云南省城市命名。 长宁区多以贵州省城市命名。 徐汇区多以广西省城市命名。 闸北区多以山西省城市命名。 普陀区多以陕西省城市命名。 浦东新区多以山东省城市命名。 而题主问为什么没有安徽路?因安徽是一个省的名称应在当年的市中心,南北向的。由于当年命名人对安徽省有种种原因没有排入,而路少省份多,不仅安徽省没列入还有如黑龙江省等也没列入,这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便于人们识路的标志而己。 上海的道路命名是很有意思的。 在民国时期为了体现“五族共和”的思想,还设计出了“汉中路、满洲路、蒙古路、新疆路、西藏路”的名字。 当然,汉中路、西藏路、新疆路、蒙古路还存在,而满洲路后来则被改成了晋元路。 不仅如此,在辛亥革命后上海为了响应新时代的变化,还修建了人民路、共和路、大统路等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还把一些道路改称作华盛路、华康路、华昌路等等,这些名字都寓意着中华兴盛的美好祝愿。 由此可见,上海的道路名字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凭空随便而起的,每条道路命名的背后,可能都蕴含着一段深厚的 历史 。 然后有趣的是,上海现在偏偏就是没有安徽路。 但根据网友的查证, 历史 上的上海是曾经存在过安徽路这么一条道路的。在1943年10月16日《申报》第四版的一篇名为《对新路名的小意见》中,有这样一句话: XX路与安徽路(蓝维蔼路)……亦均应合并为一名。 由此可见,至少在民国的晚期,上海存在这么一条所谓的安徽路。只是,安徽路后来被合并到其他道路上了,所以也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我们不能说上海没有过安徽路。安徽路相当于再往前的蓝维蔼路的所在地,大约就是今天的西藏南路。 总而言之,上海曾经有过安徽路,只是后来不存在了。 安徽路上海几十年前是有的,在合肥路边上,后来肇周路拓宽延长并入了肇州路,再后来西藏南路筑路拓宽,变成了西藏南路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本人在上海待过几年,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除了楼就是路。在上海,很多人是分不清东西南北方向的,他们都是以建筑物或者路做参照物。比如,外滩、城隍庙、南京路、陆家嘴…,或者北京路、西藏路、江苏路…等等。 上海城区的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以中国城市的名字命名,如北京路、天津路、延安路、南京路、合肥路等等;南北走向的路一般以各省的省名命名,如河南路、四川路、浙江路、湖北路等等都是如此。 上海确实没有安徽路,但是有合肥路,有凤阳路,有黄山路。至于为何没有安徽路,有人说是因为上海人不喜欢安徽人的缘故。其实这是误传。真正的原因是,早年安徽名气不大,也很穷,再说“安徽”这个名字太过普通,所以当初选定地名时就没用“安徽”这个名字,但是采用了合肥、黄山、凤阳等知名度相对较大的几个名字作为路名,而这三条路也都不是大路,都是一些小路,都在浦西。 鲁迅先生说“其实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上海,命名路名也是根据方位的。比如偏西的省份名字一般用在主城区的西南方向,如西藏路、四川路等都是在主城区偏西南方向,北京路天津路在南京路的北面,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上海没有安徽路,不代表安徽不行,现在的安徽已经与江浙沪一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近些年安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未来,安徽的发展一定会驶上快车道。 首先说明上海的道路是如何来命名的呢? 上海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埠后,在英租界的范围内陆续辟建了若干条呈棋盘格局的马路。 其中南北走向的马路一般都以中国的省名来命名,如河南路、湖南路等。 东西向的道路用城市名命名,如南京路、合肥路等。 但北京路、天津路和广东路却是例外,它们都是东西走向的。 那么上海道路没有用哪几个省份名呢? 上海以省份名来命名道路的, 除了没有安徽路外,还没有上海路、内蒙古路、河北路和黑龙江路。 上海市却无上海路,主要是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一般来说本省很少用省名来命名自己的道路。 内蒙古路不存在是因为已经存在蒙古路,当时并无内外蒙古之分。 河北省在1928年以前都是叫作直隶省, 上海市 历史 上曾有直隶路,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后直隶路却未改成河北路, 不过现如今直隶路已经改为石潭弄。 民国时期就修筑了哈尔滨路,后来又相应的设置佳木斯路、松花江路、嫩江路、绥化路、牡丹江路、漠河路等诸多黑龙江省地名的道路。 至于黑龙江路,上海市就从来未出现过! 据说宁夏路是上海最后一条以省区名命名的马路,但是依据没有黑龙江路,这算得上未解之谜。 那么为什么没有安徽路呢? 对安徽路的不存在,有诸多说法,下面为大家说说这三种。 第一种因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原因。 有专家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上海是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皖系军阀的首领为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上海人对皖系军阀在上海的执政深恶痛绝,故不设置安徽路。 但是上海设置有合肥路,而合肥可是段祺瑞的家乡呀,这不是打了专家的脸么?故这种说法不可信。 第二种因是内陆省份的原因。 还有专家认为是安徽省是内陆身份,租界殖民者不熟悉,故不设安徽路。 然而其实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就规定开安徽之芜湖为通商口岸,此时英美公共租界成立(1863年合并)也才14年,此理似乎也说不通。 第三种因为近音的原因被撤销。 其实安徽路曾经出现过,仅存于1943年至1945年间,之前叫作蓝维霭路。不过安徽路的存在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其位置大抵在今天的西藏南路和肇周路一带。 有专家认为后来由于与杨浦区的 “瑷晖路” 近音,便不再用安徽路作为路名,但是现如今上海并无“瑷晖路”,在宝山区的确有一条 “爱辉路” 罢了。 具体无安徽路原因其实仍不可知,这些原因只是推测罢了。 欢迎关注【 最爱肉丸子先生 】,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 历史 ! 青岛市内街道名,不但全国各省都有,而且不止是一条,如辽宁一路,辽宁二路。各省区的地区行署所在地城市都有,八十年代以前的凡是叫市的都能在青岛找到自己所对应的道路名 在全国所有省份中,与上海联系密切的除了江浙大概就是安徽了,上海的繁华大约在李鸿章带领淮军进驻上海之后,从那时起在上海落根的安徽人是相当多的。而上海没有以安徽命名的路可能因某种原国造成阴差阳错。之前看过某文说上海人憎恨李老二故意不设,这怕是无稽之谈,因上海清末繁华少不了李鸿章的出力。 谁说没有,合肥路不是代表安徽吗? 上海的道路盘根交错,路名也是千差万别。进入上海,很多人多少都有感触。这里的路名,有以省份命名的,如新疆路、西藏路、云南路等,也有以城市命名的,如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 葛放在《上海路名的由来》一文曾指出“纵向的路名,以中国省份名命之,横向的路名,以中国城市名命之,其方位大体与我国地名、省名方位一致。” 这种说法虽然存在异议,但绝大多数省、自治区以及众多大中城市名称都可以在上海道路中体现却是不争的事实。 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就是缩小版的中国地图。 上海之包容可见一斑。 那么这些路名是怎么来的呢? 这要从上海的租界 历史 说起。 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埠,英国率先进入并在洋泾浜以北一带建立租界。接着,美国人和法国人也来了,都相继建立租界。 为了便于管理,英美租界后来合并,成为“英美租界”。租界这地方,洋人聚集,里面也有一些侨民,人们喜欢在租界内“跑马”,并修建了跑马场。由于跑马场太小,后来人们又到场外附近遛马。 时间久了,上海人管遛马的道路叫“马路”。 这是上海道路命名的基础。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道路日益繁多,后来 侨民就成立了道路码头委员会的机构,专门给道路命名。 命名的原则则比较随意,如附近有桥,就喊作桥街或桥路,附近有庙就称庙街或庙路。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也很混乱,尤其是英美租界合并后,双方在道路命名上分歧很大,后来他们 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中国地名来命名租界的道路。 后来,他们又规定, 在英租界内使用中国行政省名命名南北向马路,以中国城市名命名东西向道路。 这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而 在美租界,则使用上海周边的城镇名来命名,如大家常常看到了的吴淞路、闵行路等。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老外并不熟悉我国所有的城市啊。于是,他们先使用开放的口岸的名字,如汉口、九江等,随后不断增加。 说了英美租界,其实还有一个法租界。 法国人比较另类,他们不愿意学习英美那一套,便独辟蹊径使用我国山河名称来分别命名南北和东西向的道路。 但是法国人了解的山川河流也比较少,时间久了,就“山穷水尽”了,于是又用外侨名字作为路名。 不过,法租界的道路命名并没有延续多久,租界结束后,这些路名又改回了行政地名或山川名。 当然,上海的道路名称并没有涵盖我国所有的省市,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省份没有使用上。如没有安徽路,就是由于安徽和瑷珲谐音而去掉了;再如没有内蒙古和河北路,毕竟命名的时候这两个省的名字还没有出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的道路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如共和路,光复路,中华路,这些和民国相关;如晋元路、靖宇东路,这些抗战烈士相关。

上海市道路命名几乎所有省级行政区都有命名为啥唯独没有安徽路

文章TAG:上海市有没有安徽路上海上海市有没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