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海宁潮,因为什么海宁潮有什么之之誉

海宁潮,因为什么海宁潮有什么之之誉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1 05:40:52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因为什么海宁潮有什么之之誉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世界少有的涌潮奇观

因为什么海宁潮有什么之之誉

2,海宁盐官镇为最佳观潮地点故亦称什么

海宁盐官镇为最佳观潮地点故亦称,海宁潮。盐官观潮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的海宁市 。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动人的传说和壮观的涌潮,可谓一日游千年,满城尽奇观。景区集自然奇观与人文盛景于一身,以海宁潮胜景和盐官古镇风情取胜,海宁潮胜景:盐官的不同凡响,就在于它是世界著名的观潮胜地,自古以来,天下奇观海宁潮以其独特的壮美雄姿而令人神往。发展历史盐官始建于西汉,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此设司盐之官而得名。自唐朝至抗日战争前,一直为海宁州、县治的所在地。在唐朝,盐官就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繁盛的宗教而名扬海内外;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曾在诗中称之为“古邑”。至明清时期,更有海宁陈家“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荣耀而声名远播。

海宁盐官镇为最佳观潮地点故亦称什么

3,海宁潮最壮观的一天是哪一天

海宁潮最壮观的应该是中秋节前后那几天。你去的话要有心理准备,那几天是观潮高峰。人一定很多,交通会受影响,特别要注意安全。

海宁潮最壮观的一天是哪一天

4,什么时候去看钱塘江大潮最合适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好时节。这期间,秋高气爽温度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人云集,竞相观看这一奇观。海宁潮以其潮高、多变、汹猛、惊险而饮誉海内外。海宁潮一日二次,昼夜间隔12小时,一年有150多个观潮佳日。自明清以来,海宁民间一直都有农历八月十八观潮的传统习俗,观赏海宁秋潮。则主要有三个观景点:1、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潮头初临时,天边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由远而近飞驰而来。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2、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此处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也称东潮。两潮相遇,如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颇为壮观。3、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返(回)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5,壮观天下无的海宁潮其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的几月几日

“海宁潮”蔚为天下奇观,由来已久。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

6,钱塘潮是什么现象

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这三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7,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的原因

因受太阳、月球引力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普遍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特别是每年秋分时节,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势更加汹涌。当年钱江湖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感叹。钱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别大,除了因为这时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还有独特的原因。 钱江涌潮,出现在我国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附近,因属海宁市,所以又叫海宁潮。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100公里的江口涌入,由于两岸逐渐狭窄,湾内水面因之迅速提高,出现涌潮,加上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钱塘江口横亘着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涌入时受到沙坎阻挡,速度减慢,而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越来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一段海塘,是近代的观潮胜地。

8,天下奇观海宁潮

海宁潮又名钱江潮,始于汉魏,盛于唐代,南宋时尤甚,历经2000多年。南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把这一天作为观潮节。 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至十八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又据钱塘候潮图载:“八月十八日独大,远观数百里,如素练横江,稍见潮头高数丈,卷云堆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犹不足以形容之”。 海宁潮的传说(一)扬波雪愤 相传二千多年前吴越争霸时,先是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大夫伍子胥劝吴王杀之以绝后患,但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的谗言,意然对子胥“赐剑自裁”!子胥临终戒其 子曰:扶吾目悬于东门(一说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来潮,以观吴之败。 九年以后,越王勾践按照大夫文种的计谋,果然灭了吴国,但越王同样听信谗言,成功之日逼文种举剑自刎! 两位功高震主的权相,或忠言逆耳,或君臣难共安乐。前者死于吴而浮于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日胥山;文种忠于越而服剑于山阴,越人哀之,葬于重山(一作西山),文种既葬一年,子胥从海上负种俱去,游夫江海,故潮水之前扬波者为伍子胥,后重水者为文种。每逢八月十八,一对忠魂乘着素车白马,站立潮头之上,为复仇而怒吼奔腾,形成惊心动魄的钱塘潮,谓之“扬波雪愤” 。 海宁潮传说(二)钱王射潮 由于人民赞扬五代时吴越王钱镠(852~932),建成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海塘工程(底宽18米,高约6米)ー-“钱氏捍海塘”的不朽功绩,又传说:武肃王于梁开平四年(910)八月筑捍海塘,以怒潮急湍,版筑不就。表告于天云,“愿退一两月之怒涛以建百年之厚业”:祷胥山祠云,“愿息忠愤之气,暂收汹涌之潮”;函诗一章置海门云,“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因采山阴之竹,造箭三千只,羽簇俱备,募强弩五百以射涛头,人用六矢,每潮一至射以一矢,潮乃退钱塘,东趋金陵。余箭埋于候潮通江门,谓之“钱王射潮”。 八堡--碰头潮 八堡位于盐官镇东7公里,乃海宁另观潮佳处。八堡、附近江道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呈弧形前进。至大缺口、八堡一带,推进较快的南潮扑向南岸为海塘所挡,又横江翻腾,涌而向北;东潮则沿北塘前进,掀起塘根污泥而搅成黑黄浊浪,滚滚向西。 北来的南潮与西进的东潮很快接近,交叉相碰,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朝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蔚为壮观,俗称碰头潮(交叉潮)。如今交叉潮形成点在大缺口以东江面上。 (图来自网络) 盐官--宝塔一线潮 盐官镇是海宁著名的观潮地,尤以一线潮景闻名遐迩。大潮在交叉潮后继续往西行进,因为整个河床两岸收缩,到盐官附近,两股潮并到了一起,大自然的伟力造就了这荡气回肠的一线潮。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涌潮来到眼前,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喷珠溅玉,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清末民初管元耀《海昌胜迹志》云:“海宁之潮,世共称之,盖海宁城东银涛滚滚整齐而来,历城西不数里即参差不齐矣。……每当中秋大汛,中外人士咸来观瞻。”由于潮头在到达占鳌塔附近时最为整齐,故俗称“海宁宝塔一线潮”。 盐仓--回头潮 大潮再向西行,就来到盐官镇以西12公里 的老盐仓。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被反射折回,在那里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如蛟龙脱锁,怒吼回首,潮头突兀竖起,返身扑向十八层石阶的鱼鳞石塘,霎时扬起银色暴雨,冲向天际,煞是惊险。 “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钱塘潮一日两次,白天称潮,夜间称汐,中间间隔12小时,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环一周。三个景点昼观潮夜赏汐,各具特色。尤在月夜,月影银涛,光摇喷雪,月亮在海中随浪飘摇,更是一番奇景。 (图来自盐官 旅游 ) 涌潮的成因在古代有不少论述,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作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的论断。并指出钱江大潮的形成,是因“江口殆小浅狭,水激沸起”。 北宋科学家燕肃著有《海潮论》首次提出“钱塘江中有一条积沙,增加了浙水推进的阻力,前潮未退,后潮又至,相叠为涌潮”。 清《两浙海塘通志》“海水昼夜两潮多暗长,浙属之嘉、宁、温、台各郡类然。独海宁之尖山与南岸绍兴诸山一束,激起潮头,雪浪银涛,排墙而进,出龛赭二山,又加一束,而钱塘之潮遂为巨观。” 现代研究表明潮汐是由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般每日涨落两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是指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导致的。凡东西向入海河流的河口都有可能出现涌潮。 海宁潮奇特之处在于钱塘江口独具的地理条件非同一般。首先,钱塘江处于北纬30°附近的低纬度地带,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较强;其次是由太平洋西北传来的潮流,一股转入南海,一股转入东海、黄海和渤海。而后者正好对准钱塘江,汹涌的海涛向杭州湾长驱直入;第三是地形独特,杭州湾至钱塘江河口段外宽内窄,形如喇叭,湾口入海处宽达100公里,到海盐澉浦收缩至20公里,到海宁盐官已不足3公里;自平湖乍浦到萧山闻堰,江底有一庞大沙坎,顶峰在萧山仓前附近。 当外海潮波进入喇叭口后,受到两岸急剧收缩的约束,潮波不断增高,到达斜出江面的海宁大尖山附近时,又遇到逐渐隆起的沙坎,水深随之变浅,快速上涨的大量潮水急剧涌高,前坡变陡而破碎,形成壁立之状的高峰,发生著名的涌潮。涌潮的强弱随季节、朔望而变化,由于天文条件和每年梅雨季节洪水下泄,江道刷深顺直导致低潮位降低而涌潮势力增强,故一般在农历七八月朔望后两三天涌潮最高,盐官附近江段潮头高达3米左右。 候潮谚语: 初一、十五,潮满正午; 初八、廿三,满在早晚; 初十、廿五,潮平日暮。 1990年农历二、五、八、十一月,日夜“起潮”时间表。海宁水文站(地点盐官小普陀) 古时候观潮胜地在杭州清泰门外的三官堂、南星桥外的三廊庙、江干,甚至城隍山山顶、月轮山上。在杭州六和塔(浙江亭)附近有《潮侯表》石碑,立于北宋至和三年八月十三日,将仕郎将作主簿监浙江税场吕昌明定。 吕昌明《潮候表》一部分 宋朝以后,由于河道的变迁和海塘兴建,观潮佳点逐渐从杭州东移海宁境内。盛赞钱江潮的诗,唐宋时文人学士多为咏杭州段诗句如: 白居易 早潮オ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茆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明清时至近代大多出自海宁本地文人学士咏钱江潮诗句如: 苏平 怒挟长风过海门,须臾新涨没沙痕。 鲸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万马奔。 信候有期当子午,震雷余响撼乾坤。 兴来便欲乘槎去,拟向扶桑一问津。 释达受 赭龛两点影朦胧,卷起银涛浴碧空。 惟有月轮推不去,定光还在浪花中。 王国维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断。 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 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吴浚宣 北赭南龛对峙青, 惊涛瞥见破沧溟。 光摇蜃市寒飞雪, 势挟龙宫疾走霆。 双管白描枚乘句, 一旗红飏伍胥灵。 霎时西入严滩去, 遥指扬帆到越舲。 “东南相会,潮冲塘毁” ,这是流传于丁桥的有关钱塘江潮水的一句谚语。 在丁桥老龙头东面有凸起的沙丘,海水进来时被凸起的沙丘分成一段一段,无数段层,等漫过沙丘后又一段段交合起来形成南潮和东潮两股潮头,最终二潮碰撞交叉,相交后各自一路向前,同时伴有“折反潮”,折反后不断后浪推前浪有的直面撞击鱼鳞海塘,有的掏空塘基,因此丁桥段海塘(大缺口段)频频被潮冲毁。 清咸丰、同治年间,塘身被潮冲毁,咸水一度侵至桐乡乌镇,直至光绪初年才分期修复。而后至解放初期一直屡毁屡修,直到1956~1957年,大缺口段改建浆砌块石斜坡塘,并抛筑3条短丁坝以护塘根。大缺口终修复完竣。 有时“折返潮”在第一波潮,过后还会发生,表面看是不明显,但碰到鱼鳞塘后,迅速上升,冲向塘面,甚至会冲毁挡浪墙,极易造成人身伤害。观潮过后一小时内不要在塘面以下的丁坝、高滩上逗留。 “初一,月半午时潮” 对于观潮时间和涌潮大小取决于风力与风向、河床淤沙、水位、天体引力、江道水深大小等直接有关。每次潮水到来时间不可预测,只是以过往观测经验而做出大概的时间表。游客来观看海宁潮时在当天的时间点再提前40分钟。 海宁临江海塘东起塔山坝,西至老盐仓坝,全长约32.5公里,在这32.5公里的一线临江海塘上都可以观看海宁潮,感受不一样的钱江潮水壮观景象。潮水推进速度大约每小时25公里,如果准备充分一天可看三潮(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塔山坝是利用小尖山(开矿今已废)为坝根,和只露出江面的塔山为坝头,塔山坝全长八百米,修筑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是钱塘江上兴筑的第一座高丁坝,它像一把尖刀向西插入江心。 当潮水从嘉绍大桥涌来时潮波分成两股,在塔山坝附近跃过沙坎,一股至塔山塘。 呈弧形前进的南潮正对着北岸海塘滚滚而来。 同时塔山塘湾生成的东潮带着淤沙浊浪滚滚向西而去。 (图来自网络) 南潮撞击海塘后翻涌着浪花折返向南岸扑去。 第一波潮水过后大概七八分钟左右第二波潮水在塔山坝下形成。 第二波潮水似乎推力更大,不断地撞击海塘而激起水柱。 第二波涌潮速度更快,她奋力追赶前潮,当潮波追上前潮受阻后带着江水折返向东急奔。此后一段时间江水呈大波浪不段晃动着。 江面渐渐平静下来,鱼鳞石塘已被江水漫过,从来潮到退潮大约3个小时左右。 在大潮日,钱塘江涌潮能带来5-6米的江水。 一股股一段段潮头一路奔涌向西,一过八堡,神奇的大潮翻卷着白波把潮头窜连起来。 (图来自盐官 旅游 ) 素练横江,翻涌的江水来到占鳌塔时喷雪白练已连成一条线。 潮水过盐官后翻卷的白波时而断开,时而相连呈现不一样的壮观景象。 潮水轰隆隆而来轰隆隆而过。卷云堆雪的潮水从天际而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来不及拍照,潮水已以另一种姿态出现。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神奇的海宁大潮进入塔山坝后,不是撞击南岸就是北岸或是塔山塘看似东撞西撞,最后以一线潮出现在世人眼前,在一路狂奔向西中不断变换着潮头。神奇的大潮似无形的手领着,为一对忠魂“扬波雪愤”。当你我在朝幕中老去而海宁潮水壮观永恒。

9,海宁潮来的时间是几点

每天潮水时间都不一样的,可以上盐官观潮景区网站
上午10:40,因天气等因素,观潮请提前40分钟候潮。
海宁观潮时刻参考表(盐官)农历 春 夏 秋 冬 潮 汐 潮 汐 潮 汐 潮 汐十五三十 11:45 23:40 11:30 23:20 11:35 23:25 11:10 23:05十六初一 12:15 0:10 11:50 23:45 12:05 0:00 11:45 23:35十七初二 12:48 0:43 12:25 0:10 12:45 0:35 12:15 0:05十八初三 13:25 1:16 13:15 1:05 13:23 1:15 13:05 1:10十九初四 14:05 1:50 13:45 1:40 14:00 1:50 13:40 1:30二十初五 14:40 2:25 14:26 2:15 14:35 2:20 14:15 2:10由于受气象、江道变化等因素影响,应提前40分钟候潮
http://www.qianjiangchao.com.cn/aspweb/index/index.asp每天的都有 点右边的时间就好了

10,关于钱塘江观潮的诗句

1.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有: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出处:《横江词》 作者:李白2、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出处:《樟亭观潮》 作者:宋昱3、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出处:《七绝·观潮》 作者:毛泽东4、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出处:《观浙江涛》 作者:苏轼5、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出处:《钱塘江潮》 作者:罗隐6、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出处:《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7、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出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2.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有: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出处:《横江词》 作者:李白 2、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出处:《樟亭观潮》 作者:宋昱 3、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出处:《七绝·观潮》 作者:毛泽东 4、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出处:《观浙江涛》 作者:苏轼 5、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出处:《钱塘江潮》 作者:罗隐 6、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出处:《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7、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出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作者:孟浩然 3.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 1、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忆钱塘江》 宋代:李觏 译文: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2、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长忆观潮 》 宋代:潘阆 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3、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4、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横江词》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5、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清·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译文:平日的点点船帆都已不见,入海口传来的潮声,如初发急鼓震得地动山摇。眼前潮头连续涌起,像万群载着银鞍的马,骤然奔驰而来,争先恐后,你赶我超。 4. 描写钱江潮的诗句 宋之问:《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北宋诗人潘阆写道: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浙江观潮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吴侬只言黠,到老也看潮。六州歌头浙江观潮,贯学士四万户同集案此年代:元作者:张可久体裁:词灵鳅何物,天外吐层阴。 谈笑顷,浙江阔,海门深。载雷车,霹雳挥神斧,劈仙岛,掀地轴,冯夷宅,无鼋鼍窟,渺难寻。 十里红楼图画,展西风、快哉登临。□□□□□,□□□□□。 好客披襟。发萧森。 符金虎。袍银鼠。 携玉尘。盍瑶簪。 喜骁儿踏浪,旗尾互浮沉。酹胥魂,浇海若,酒频斟。 隐约越峰数点,搅飞花、浑在波心。爱渔舟荡雪,击楫起吴音。 月上秋林。 5. 关于钱江潮的著名诗句 1,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出自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白话文释义: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2,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 沙鸥笑人闲未得。——出自元代:任昱《清江引·钱塘怀古》白话文释义:群山脚下钱塘江水滚滚,绵延远去的江水仿有说不尽的凄凉。 江流满载古今愁绪,山中的雨犹如为国家的衰亡流的泪。江面的沙鸥仿似在嘲笑世人碌碌不得闲。 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出自宋代: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白话文释义: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其中尤以农历八月十八的时候最盛最为壮观。 4,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出自宋代: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白话文释义: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5,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6561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出自宋代:李觏《忆钱塘江》白话文释义: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6,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出自唐代: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白话文释义: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7,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出自宋代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白话文释义:钱塘潮涛声喧响,听起来如同雷霆汇聚,江心奔腾的波浪像是横流的瀑布。 6.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3、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4、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宋昱《樟亭观潮》 5、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7. 有关钱塘潮的诗句 1.《钱塘春感六首》 年代: 元 作者: 王逢 紫罽軿车从六龙,尽随仙曲度青空。 苍山楼阙旃林里,赤羽旌麾野庙中。 百姓未忘周大赉,成都元有汉遗风。 流莺不管伤春恨,冲落桃花满树红。 2.《送王才归钱塘》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南归犹落魄,北上已蹉跎。 草草官亭酒,劳劳客路歌。 亲知今日少,山水故乡多。 匕首空留在,酬恩竟若何? 3.《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昔乘野艇向湖上,泊岸去寻高士初。 折竹压篱曾碍过,却寻松下到茅庐。 4.《旅次钱塘》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5.《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 年代: 明 作者: 陈汝言 吊古上灵岩,日暮下琴台。 萧萧红叶落,采香人不来。 鸱夷称得计,句践亦尘埃。 钱塘潮 1.产生原因 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2.涌潮地 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这三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 3.观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 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8.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忆钱塘江作者:【李觏】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杭州观潮唐·姚合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忆江南·江南忆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钱塘江潮唐·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樟亭观潮唐·宋昱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平视,谁能测始终。 钱江借取筑钱城五代·钱缪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 观潮宋·齐唐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和运使舍人观潮宋·范仲淹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螯游。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中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涌若跤龙斗,奔如雪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宋·米芾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伟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歌过远村。 钱塘晚望宋·谢翱钱塘江上夜潮过,秋尽寒烟白露多。吴越青山明月裹,舟人各唱异乡歌。 十八日观潮宋·陈师道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常共客飘飘。 催试官考较戏作宋·苏轼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宋·辛弃疾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向,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观潮送刘监至江上作宋·陆游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涛头汹汹雪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影青山行。 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酹江月·浙江亭观涛应制宋·吴琚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细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似吴儿飞彩帜,鹫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屏云拥。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钱塘观潮元·仇远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海上纪事明·朱淑贞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顷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元·钱惟善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满江红·钱塘观潮清·曹溶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 9.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横江词》 翻译: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2、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翻译: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3、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 翻译:钱塘江大潮的波涛滚滚而来,四溅的潮水像雪花一样飞向钓鱼台。人们纷纷赞赏这壮阔的景象,像将军纵马杀敌凯旋而归的景象。 4、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白居易《潮》 翻译:早上的潮水刚刚落下晚上的潮水就又涨起来了,一个月就这样周而复始60次。就像时间一样朝朝暮暮,杭州城在潮水日复一日的冲刷下逐渐老去。 5、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宋.李觏《忆钱塘江》 翻译: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11,这几天海宁潮时刻表

农历 春 夏 秋 冬 潮 汐 潮 汐 潮 汐 潮 汐十五三十 11:45 23:40 11:30 23:20 11:35 23:25 11:10 23:05十六初一 12:15 0:10 11:50 23:45 12:05 0:00 11:45 23:35十七初二 12:48 0:43 12:25 0:10 12:45 0:35 12:15 0:05十八初三 13:25 1:16 13:15 1:05 13:23 1:15 13:05 1:10十九初四 14:05 1:50 13:45 1:40 14:00 1:50 13:40 1:30二十初五 14:40 2:25 14:26 2:15 14:35 2:20 14:15 2:10由于受气象、江道变化等因素影响,应提前40分钟候潮
海宁潮时刻表按照农历推算,一年四季通用海宁观潮时刻参考表(盐官)农历 春 夏 秋 冬 潮 汐 潮 汐 潮 汐 潮 汐十五 三十 11:45 23:40 11:30 23:20 11:35 23:25 11:10 23:05十六 初一 12:15 0:10 11:50 23:45 12:05 0:00 11:45 23:35十七 初二 12:48 0:43 12:25 0:10 12:45 0:35 12:15 0:05十八 初三 13:25 1:16 13:15 1:05 13:23 1:15 13:05 1:10十九 初四 14:05 1:50 13:45 1:40 14:00 1:50 13:40 1:30二十 初五 14:40 2:25 14:26 2:15 14:35 2:20 14:15 2:10由于受气象、江道变化等因素影响,应提前40分钟候潮

12,海宁潮的变化

  海宁潮   “海宁潮”蔚为天下奇观,由来已久。据传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南宋起便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   海宁观潮最佳地段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镇海塔下观潮亭一带。在这里可看到“宝塔一线潮”的雄奇壮丽景象。涌潮未来之前,钱塘江平静又浩瀚。但见江流茫茫,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江潮初起时,东方天际处,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细雨声,极目望去远处显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那银线变得愈粗愈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作瓢泼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地滚来。尔后,潮头临近,沧海横流,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刻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数米高的矗立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刹时间,潮峰从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去。宋苏东坡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除了盐官海塘是观潮最佳点外,盐官以东7公里的八堡和盐官以西11公里的老盐仓也成了新的观潮佳处。在八堡海塘,可以看到东、南两潮汇合,两潮相撞,一声巨响,仿佛山崩地裂,潮峰突起叠成冰山雪峰,令人惊心动魄。老盐仓地段有座9米高、650米长的丁字坝,江潮来到这里猛冲丁字坝时,一声霹雳,潮头突兀竖起,返身扑向十八层石阶的鱼鳞石塘,霎时扬起银色暴雨,冲向天际,煞是惊险,人称“返头潮”。在这20公里地段内,潮头的速度每小时为25公里,只要乘坐观潮专车与潮头赛跑,可先在八堡观东、南两潮相撞,再到盐官饱览一线潮,再赶到老盐仓欣赏返头潮,可谓大饱眼福。   海宁潮之所以特大,民间传说是因吴国大夫伍子胥怒不可遏,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其实潮汐的成因主要是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之故。海宁潮的形成还由于钱塘江独具的地理条件,喇叭形的海湾,出海口的江面宽达100公里,而至海宁盐官附近骤缩至2.69公里,至此,江潮迅速抬高,流速加大,再加上江口河床有大栏门沙坝。潮水像碰到一堵墙,前浪受阻,后浪又起,后浪赶前浪,一浪高一浪,于是形成波峰陡立,汹涌澎湃的奇伟壮观。   海宁观潮之余还可以游览盐官镇的名胜古迹:镇海塔、中山亭、无风海涛亭、海神庙、清代陈阁老府、王国维故居等。   海宁市硖石镇有惠力寺、徐志摩墓、沈山、紫微山等名胜古迹。
文章TAG:海宁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