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民国历史地图,怎样把历史的地图背熟

民国历史地图,怎样把历史的地图背熟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05 00:50:33 编辑:大上海生活 手机版

1,怎样把历史的地图背熟

历史地图就跟历史有联系,你可以将地图“复印”在脑里,通过图像的记忆,再把历史事件在脑子的地图上演绎一遍,做一回导演。哈哈,应该会挺容易记,把死的东西变活会好记些~~

怎样把历史的地图背熟

2,金国详细的行政区划最好附大图

http://ishare.iask.sina.com.cn/爱问的共享资料,请自行搜索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地图都有
你好!如图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金国详细的行政区划最好附大图

3,求春秋战国地图

建议你买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的地图都有,还有古今地名对比,比较权威。

求春秋战国地图

4,请问我国古代从夏朝到清朝的疆域四至各是哪里

夏朝统治的范围 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商朝疆域 疆域北至蒙古,东北至辽宁朝鲜半岛,南至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西至于甘肃新疆,东至海滨东海 周朝疆域 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 秦朝疆域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亡,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
有一套《中国历史地图册》,里面有详细地图。还有个简版的也有的

5,中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有些什么

1700多年前,西晋人裴秀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地图集。在序言中,它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制图六体”是:一日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三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裴秀还指出这“六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的地图来。

6,第一幅中国地图是谁画出来的

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成图年代日前得到确定。专家证实,这些地图为迄今中国最早的实物地图。 这7幅地图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6年发现的。该所研究员何双全考证后确定,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国家测绘局考证后认为,它们比中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作者不详。 何双全说,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该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该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 有关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中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中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你这个问题很容易有歧义,因为什么叫最详细,每次新编订地图肯定变的更详细,而第一幅在最详细三个字的形容下又出现了分歧,因为每次新编的地图都是这个版本的第一幅。我猜测你说的是中国第一幅采用现代地图制定方式(经纬网)所做的地图,那么第一幅中国地图是谁画出来的

7,历史地图

地图的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图从单一承载政治、军事功能的工具发展到人们学习地理和旅游出行的工具,使用者从官员和军事将领发展到普通百姓。 包含一些简单线条和符号的原始地图大约在公元前一万年至一万五千年之间出现了。最初人们用简单符号表示事物,后来逐渐产生了文字,于是符号与文字同时出现在地图上。中国的文字是从象形符号发展起来的,如川字是水流,山字由三个山峰组成,田字就是分成小块的土地等。这些古代图形符号,也许就是最先在地图上标记的符号。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地图是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九鼎是当时统治权力的象征,在鼎上除了铸有各种图画外,还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图。已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地图是河南安阳花园村出土的《田猎图》和在云南沧浪县发现的巨幅岩画《村圩图》,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而现存发现最早的平面地图是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遗址中发现的《兆域图》(宫堂图)。它是一幅墓地设计的平面地图,除绘有“宫”、“堂”、“门”等规则图形外,还有文字与距离数字,刻绘相当精细,充分说明那个时期我国已有较高的地图制作水平。 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因为原始地图跟图画一样,把山川、道路、树木如实地画出来,是远古人类外出狩猎和劳作的指南。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图专家裴秀。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认为地图就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或者说成 “地球在平面上的缩影”。这个定义很简单,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不准确、不全面。因为这个定义也适用于其他图像,比如风景油画、风光照片、航空照片或者卫星照片。它没有充分表达出地图区别于其他图像的特性。 随着地图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地图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图有了更深入了解,对地图下了更准确的定义,即: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地图语言,经过制图综合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形。这个定义概括了地图的三个特性:有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经过了制图综合。地图所具有的这三个基本特性,是其他影像、图画、文字都不可能同时具备的。 现代社会中,地图的种类更加丰富,地图的使用也日益普遍。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图。除了常见的纸质地图、特型地图(如塑料立体地图、地球仪等),还有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等。 不管是传统的纸质地图、特型地图,还是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网络地图,都是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所具有的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 每一幅地图都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可以形象地表示地形、河流、湖泊、交通线、城镇等有形事物,也可以表示境界、经纬线、等温线等无形现象。对这些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就是图例。符号系统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独有的语言。用地图语言表示地理事物,比其他语言、文字、电码等更直观。
文章TAG:民国历史地图民国民国历史历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