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5月12号,是让人难忘的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它是1933年地震时,在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上形成的7个堰塞湖,羌民称之为海子,长10余公里,古城在后蜀孟昶广政十年(947年)为蚕陵县城,民国二年(1913)改为蚕陵乡。
1、2008年5月12号,汶川地震的那天,你在哪里,在干什么?
2008年5月12号,是让人难忘的一天,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我们广元市的青川县是重灾区,我们和青川相连,当时受灾也是非常严重的,当天中午二点多,我座在我们临街的门面门口,看着过住的车辆,当时上午有太阳,中午天气阴沉沉的,有些热,座在门口,突然听到一种压路机轰轰的声音传来,这声音越来越响,连速响了几秒,感觉地下在动,门口的公路像蛇一样在起伏,有人叫喊地震了,地震了,人站不稳,街道两边的楼房像墙上的茅草一样,左右摇摆,屋里面高处的东西直往地上掉,惊叫声不断,有些阳台开始垮塌,人们迅速冲到公路上,有些睡午觉的人,连衣服都顾不得穿都跑出来了,公路上站满了惊魂未定的人们。
我马上打电话联系在绵阳上学的儿子,老师说暂时没有伤亡情况,学生都到超场上了,接着电话就打不通了,好些地方停水停电,余震不断,有亲人失联的人非常着急,人们都抢购食物和水,政府迅速组织自救,把学校操场和教练场作为临时安置点,搭建临时医院,救治伤员,组织自愿者到各社区了解情况,当天晚上,我们就在教练场露天休息,一睌余震不断,下半晚,被盖全露湿了。
2、四川汶川地震我们都知道,但1933年那场大地震你知道多少?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北部,苍翠的群山中镶嵌着几颗晶莹的珍珠,这就是叠溪海子群,它是1933年地震时,在岷江及其支流松坪沟上形成的7个堰塞湖,羌民称之为海子,长10余公里。海子的出水口,是个狭窄的石山嘴,激流奔涌,水花飞溅,犹如白练长悬,珍珠闪耀,云蒸霞蔚,十分绚丽,此地距成都300多公里,是一处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然而,有谁知道,在清澈碧绿的湖水下面,竟是70多年前被地震埋没的川西北重镇——叠溪古城,叠溪古城位于岷江上游河谷东岸,旧属茂县水沟子区管辖。古城筑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627年-649年),为驻兵重镇,比茂县城凤仪镇建得还早,城墙高1丈,绕城390余丈,东面临水,其余三面靠山,呈斜方形。城南有玉津楼、祈雨台,
城北有玉垒古洞,洞上面的巨石上刻有“蚕陵重镇”4个长宽各1米的正楷大字。城西有瑞芝石,古城在后蜀孟昶广政十年(947年)为蚕陵县城,民国二年(1913)改为蚕陵乡。地震前,全城有300户人家,计1200余人,加上驻军一个连和商旅行人,大概有2000余人,震前预兆1933年8月地震前,松潘、茂县一带气候变化异常,连绵不断的暴风骤雨和大冰雹,导致山洪暴发,屡次出现地声。
叠溪周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洞,著名者如较场坝附近的偷牛洞、祁珠寨后山岩洞,均深不可测,夜深人静时,能听到洞内潺潺的流水声,进入夏季,洞内的流水声愈来愈大,令人产生不祥之感。5月,松潘突降特大冰雹,鸡蛋大的冰雹将青色屋瓦打得粉碎,山洪冲毁良田庄稼不计其数,6月,叠溪城东门外凉水井一带发出如黄牛叫的地声,且每至下午次数明显增多,惊动全城,惶惶不安的县民络绎不绝地前往聆听。
不久,凉水井突然干涸,邻近各县也出现了地声、地光和动物异常等现象。恐怖时刻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恐怖的时刻,民国二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五(1933年8月25日)下午3时50分,叠溪发生了7.5级、烈度10度的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局编纂的《叠溪地震》资料记载:震中区为叠溪东北12公里的沙湾,波及范围北至陕西西安,东至万县(今重庆万州区),西抵马尔康,南达云南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