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来深圳,做建筑,工厂,到后来做业务到现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40岁创业,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2岁创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44岁创业,加强港澳青年创业政策宣讲与传播机制建设吸引港澳青年到珠三角地区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加强建设港澳青年创业的政策宣讲与传播机制。
1、90年代到深圳创业的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90年代的深圳,几乎在所有人看来,那都是遍地金矿、举目皆财的地方。例如:“那时候的房价才多少钱?你多买几套,现在就是躺着收租也够吃一辈子了,”“我们就是来得晚,现在做生意没什么红利了。如果90年代就来深圳,那时候到处都是发财机会,就算摆地摊也能发大财”说起这些“历史”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十年,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直接投胎到渔村土著家,
2、三十岁去深圳做创业怎么样?
创业不分年龄,很多著名企业家都是四五十岁才开始创业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40岁创业,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2岁创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44岁创业,所以创业不需要看年龄,但一定要有决心和激情!当然更重要还要有眼光和运气。很多企业家的发家史都和行业转折期密不可分,比如阿里的成就来得益于国外网购兴起,比如华为的崛起得益于通讯行业的井喷式发展。
在行业转折点之后较长时间才起步的创业型企业,很少有能够做到行业头部水平的,反之失败的比例会更高,当然,如果是一个新兴行业,或者处于尚未被认可的局面,那么能否成功就在于自身对于行业看法以及坚持了。2000年前后,互联网行业经历寒冬,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倒下了,其中包括一些拿到大投资的公司,而现在几个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是当年决定坚持下来的,都是当初拿股权抵工资的。
所以像百度、阿里这些公司上市之后,就连当初的清洁工和前台都有股份,至少都有几百万身家,再进一步细分到行业内的新兴环节,比如头条和抖音,都是以新颖的方式开辟了行业内的新领域。但一样也是先入为主,后边模仿者无数,流量却只能望尘莫及,此外就是资本,不要轻易相信什么白手起家,真正白手起家的仅仅凤毛菱角。有人说马云、任正非、柳传志白手起家,马云90年代能花50多万买房,任正非90年代能在亲友圈借出上百万,柳传志能在90年代备货几十台电脑,这个级别的白手起家相当于现在身家几百万的富豪了吧?所以对于深圳这样经济前沿的城市,创业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和消耗,想有强劲的立足资本以及拓展市场的空间,那么深圳的租房和用工成本就是头等大事,
3、深圳哪个区适合创业?
随着珠三角地区建设进程的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将聚集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也将延伸至珠三角其他城市,并不断向珠三角周围城市扩散,他们将构成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港澳青年创业政策将成为推动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实践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第一,港澳青年在珠三角地区创业发展存在制度性的壁垒,
粤、港、澳三地实行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司法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给港澳青年创业带来阻力。第二,港澳青年创业的机制保障不健全,珠三角地区一些地市对港澳青年创业的机制保障停留在文本上,细节上有不少技术性难题需要克服。第三,在促进港澳青年创业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分工不够明确,政府在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应发挥指导作用,而非大操大办。
但由于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不够,地方政府兴起创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高潮,甚至出现抢项目、抢团队现象,基地平台可能出现供给过剩问题,第四,政府间协调合作不够充分。负责港澳青年创业业务的部门较为分散,有商务、外事等政府部门及共青团委等,它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发生功能重叠冲突,第五,港澳青年创业政策宣讲与传播力度不强。
2018年《香港青年港澳地区发展指数》显示仍有44.13%的香港青年受访者尚未听过珠三角地区发展计划,表明港澳相当部分青年对珠三角地区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不够,第六,港澳青年享有内地居民同等福利的政策落实情况不一。国家已颁发《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国办发〔2018〕81号),但是珠三角地区一些地市对港澳台居民内地居住证发放以及其代表的公共福利权解释各有不同,具体实施细则也不一,落实程度较为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