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江苏在康熙六年属江南省,一六六七年划为安徽和江苏两省。换句话就是安徽的江淮及长江以南比较发达,安徽的皖北和江苏的苏北比较落后,以前江苏靠近安徽地方都是想办法到安徽去高考,安徽的设计时速是80而江苏却是1(兴化水乡)(泗洪水乡)(江苏淮安秋收图)江苏地势平坦,更适合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
1、安徽和江苏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差别不大,为什么发展结果很有差距?
安徽和江苏在康熙六年属江南省,一六六七年划为安徽和江苏两省。分省后长江淮河,平原陆地各占一半,沿江五虎城市安庆南京两省各占一个,安徽省会安庆,江苏省会南京,两个省会城市都是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之地。两省地理气候完全相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江苏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三市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安徽十六市经济发展不尽人意。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一个省的经济发展于产业定型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因地制宜着手抓轻工业发展,以轻工业带动乡镇企业,以乡镇企业带动个体办企业,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去过江苏的人都知道,江苏各地龙头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工厂林立,机声轰鸣,吸引了许多外省人前来打工淘金,自身发展了也带动了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
2、江苏地势是全国最好的吗?
江苏的地势是全国最好的,很难有什么地方是无人区,基本都是适合生产生活的地方。江苏10.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7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占江苏土地总面积的70%,在全国排在首位,江苏是中国少有的地处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省份。长江的下游叫做扬子江,是长江的黄金水道,中国内河的经济命脉,流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多个城市。
而黄河也曾经长期流经江苏,流过徐州、宿迁、淮安等市,不过现在已经成为了废黄河,除此两大文明流域,还有淮河、太湖两大流域。淮河诞生了丰富的西楚文化、淮扬文化,太湖则诞生了悠久的吴文化。江苏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全国四大淡水湖就占了两个,分别是太湖和洪泽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江苏最不缺的就是水。同时,江苏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兼有东海、黄海,
在水文上,江苏是江海湖海俱全,在全国独此一家。中国五大名泉独占其三,分别是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陆羽井,江苏的运河是世界运河的老祖宗,早在春秋时代吴王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邗沟,是当今京杭大运河的雏形。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辟,江苏第一次贯穿了南北,从南方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到北方的扬州、淮安、宿迁、徐州,江苏的城镇迎来了大爆发,
历史文化名城如笋尖般的冒出,以至于江苏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排名第一。水系的密布,平原的肥沃,农业的发达,让江苏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在南宋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是自古以来中国的粮仓,如今依旧是中国第五大商品粮基地,在任何时代,粮食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也是为什么江苏是封建王朝粮税的重要来源,
在东北大米未出的时候,江苏大米是中国最好吃的,而且基塘养殖的苏稻,秋收后煮出来的大米芳香四溢。可惜,现在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小编老家还有种植水稻,不过那些好的稻米都会留给自家,也只能从亲戚家那偶尔解解馋。(兴化水乡)(泗洪水乡)(江苏淮安秋收图)江苏地势平坦,更适合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江苏过去也凭借着强大的工业排名全国第二。
这种地势,注定要诞生大量的城镇,汇聚着大量的人口,对于江苏的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尤其是江苏的人口近8000万,全国排名五。江苏的城市排名、县域排名、城区排名常年都是以数量多、质量高为主,这与它的地势密不可分,地势影响了很多因素,尤其是交通和农业,所以山区的人们大多比平原上的人要穷,由于江苏地势的优秀,高速公路密度很高,早在10余年前就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