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是个地理概念主要在今河南境内的南阳周边。南阳盆地是中国中部不多的盆地,有适宜农耕的黄土地,有可以灌溉的白河,秦岭淮河一线,经过南阳盆地,所以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界之地,南阳郡的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变化非常大,西汉、东汉时期南阳郡的范围包括了今天襄阳北部的一些区域。
1、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2、看历史只有襄樊并入南阳郡,因为是南阳盆地,襄樊在盆地边上?
第一,襄樊与南阳郡放在一起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时空混乱,襄樊这个地名仅存在于解放后取消襄阳地区行署专区至2010年恢复襄阳地名之间短暂的三十多年。在过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以襄阳、襄州和樊城的地名出现,而南阳郡这个地名始于秦代,终结于隋。所以“襄樊并入南阳郡”的说法是荒谬的,表现出提问者历史知识的无知,
第二,南阳郡的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变化非常大,西汉、东汉时期南阳郡的范围包括了今天襄阳北部的一些区域。东汉末年,当襄阳做为荆州首府的时期南阳郡的管辖范围扩大到了襄阳周边包括汉水南岸的区域,第三,南阳盆地是个地理概念主要在今河南境内的南阳周边。南襄盆地是个地质学专有概念,包括南阳和樊城周边相连的一马平川,
3、南阳的地理位置好吗?
南阳的地理位置还是很不错的。南阳市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郑州都没有南阳的人多,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很多,除了南阳地盘大外,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南阳的地理位置不错!首先,地处盆地。南阳盆地是中国中部不多的盆地,有适宜农耕的黄土地,有可以灌溉的白河,与四川盆地相比,南阳盆地东北有出口,白河可以自北向南直达汉江,并且白河也是一条性格比较温顺的河流。
不像四川盆地的岷江般暴虐,也不像四川的蜀道四塞,交通不便,其次,地处阳地。南阳盆地北有山,南有河,是典型的山南水北号称阳地,自古至今都是很好的安宅之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东西水运便利,而南北走向河道就奇缺了,白河和汉江,是国中难得的南北走向之水道,在传统时期,白河的水运价值不可估量,也造就了朱仙镇、北舞渡这样的商业城镇。
最后,地处南北交界之地,秦岭淮河一线,经过南阳盆地,所以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界之地。多样性的气候与环境,造就了多样性的文化,不冷不热,不干不湿,传统文化的中庸,现代文化中的开放、包容,是南阳地区文化的一个特色,综上,南阳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在全国范围内,除却政策因素,真的是自然方面的一个宜居之地,也难怪,宋代有几个皇帝都嚷嚷着迁都到南阳盆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