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离开工厂的人选择了回老家去发展。上个世纪末来深圳打工的人,恐怕有不少人都已经50多岁了,慢慢的深圳的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有不少去了内地,离开深圳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跟着工厂走了,这就有答案了深圳的城市性质与优势我就不作分析了(地球人都晓得)。
1、八十年代跑去深圳打工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
八十年代的不清楚,我是11年来这边的,刚开始也只是进厂,每天拿着加班费,中间换了很多厂,15年的时候在一个光电厂做了组长,工资待遇自然就比员工高了,做了3年,实在是感觉不能一直呆在厂里打死工,于是就出来创业了,虽然说挣得不是很多,但刚开始嘛,我相信以后会好的,目前,没房,有辆8万多的车,存款3万,加油,为了我的房子,不敢停下来。
2、2010年到深圳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不论这些年来事业发展如何,其实目前生活差别最大的无非就买房和没买房的区别,尤其2015年以前买房的人,即便是月薪万把块的普通人,目前身家也高于月薪两三万但一直没买房子的部门主管,所以事业曲线可能从日常工作中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但是精神压力和生活质量并不能通过收入水平和职位来直观体现,毕竟深圳房价在这几年当中的增值率是有目共睹的,房产增值部分可能比薪酬差别更大,深圳现在一套七八十平的房子四五百万,月供两三万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即使实现了自己梦想的职业或者职位,但如果没能实现买房梦,那么这个梦真有可能越离越远。
3、感觉很多人都选择离开深圳发展,这些人主要去了哪些城市?
正像当初很多人来到深圳是为了赚钱一样,现在很多人的离开,同样是为了赚钱,人和资本一样,都在不停的流动,就像候鸟追随天气而来,追随天气而去。记得十几年前刚刚来到深圳的时候,想找到一份好工作相当不容易,不管对于有文化的大学生还是对于没文化的人来说都是如此,当时遍地都是港资厂和台资厂。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机后,外资厂随风而去,国内的企业成为了深圳的主流,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内地也就有了很多的企业。慢慢的深圳的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有不少去了内地,这时深圳的人口就有所下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商场和门店的倒闭,就连很多小商店小饭馆都不能幸免。深圳人均人口的高峰期有2000多万,08年金融危机后还有1000多万,这一次的疫情导致深圳众多的外贸企业和出口电商业务受阻,更多的制造企业把工厂向内地转和周边转移。
就算是比较优秀的工厂也无法避免,不得不向东莞、惠州转移,大批量工厂的离开和倒闭,就让劳动密集型企业容纳的大量就业人口也随之而去。这就是深圳人口流失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离开深圳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跟着工厂走了。反正总是要打工的,工厂去了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还有一些离开工厂的人选择了回老家去发展。
现在内地的不少城市和乡村都在呼唤在沿海打工的人回去建设,在外打工的人普遍比内地的人更有见识,在发展经济方面更有办法,回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去做互联网和直播,通过直播带货来赚取收益。当然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了回家做三农产业,同时通过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这也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
上个世纪末来深圳打工的人,恐怕有不少人都已经50多岁了。他们的子女基本上都已经大学毕业,自己在深圳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他们选择回到老家去养老,要么回乡村,要么在城里买房。来了就是深圳人,走了就是老家人,什么地方能够把你的心安住,什么地方就是你的家。选择留在深圳还是离开,没有对错,只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做出的选择而已,自己喜欢就好,
4、如果深圳的外地打工仔都走了,深圳会怎么样?
深圳的《火车站,北站,汽车站,飞机场》,“进站的人数”永远都比“出站的人数”【多】。这就有答案了深圳的城市性质与优势我就不作分析了(地球人都晓得),在深圳“付出”与“收获”均不分外地内地或本地,只论“本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种“都走了的情况”不会发生,有需必有“求”,人口稠密的国家永远都不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