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现在巴西一带作官,又回到了祖籍四川江油。庄址在唐代汶阳县境内的泗河南岸,在汶阳川的龟山西北角,到了五代时,因战乱和动荡,其后世子孙便迁回祖籍巴西——即今四川江油,李白因赴安徽当涂访任县令的族人李阳冰而病逝,便葬在当涂的谢家青山,其子孙为守其庐墓而定居在那里。
1、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罗,据史书记载罗姓出自妘姓,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周朝时候,有子孙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罗国,后罗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罗”为姓,本人现原籍广东兴宁市,椐家族谱记载,广东兴宁罗氏开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号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
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荣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岁,寿高95岁,葬于汀州宁化县城东重冈巅,洪德公十八子,广布粤东,粤北,粤西及赣,湘,桂,浙,闽,川,台诸省和东南亚,奕叶蕃昌,兴宁市的罗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传,因此本人罗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宁化县。
2、李白后裔生活在哪里?有家谱吗?
李白有后裔吗?这个问题,似乎毫无意义,因为在李白逝世半个世纪后,其生前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开篇之首便说“绝嗣之家,难求谱谍”,但认真读完碑序全文,会发觉“绝嗣之家”的说法不仅武断,而且与其后文的记述也有矛盾抵牾处。序文的后面记述他在当涂寻访李白的后裔,历经三四年,只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
据两孙女言,其父伯禽已于贞元八年(公历792年,时当李白逝世26年后)去世,“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十分明白,据此而肯定李白为“绝嗣之家”,显然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不知所在”,只能说明那位出游在外的兄长情况不清楚,或者说是下落不明,并非有死在外面甚而至于是绝后的意思。那么,时至,是否还真有李白的后裔呢?这实在是一个很难考证的问题,
不过,自称为李白后裔的,至少曾见到过这样两例。一是读张书城先生《李白家世之谜》(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在《李白的东鲁亲族》一文中,张先生对李白在东鲁的亲族作了比较详尽的考证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寓家东鲁也是一千二百年前的事了,时至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东鲁还有没有陇西成纪李氏李辅、李白的后裔呢?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接着他说:“前不久在成都的‘李白二届年会’上,巧遇到出身考古专业的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副馆长丁冲先生。他告诉我,近年在济宁市区泗水县中册乡发现有两个自古以来称‘李白庄’的村庄,庄址在唐代汶阳县境内的泗河南岸,在汶阳川的龟山西北角。一个叫‘大李白庄’,一个叫‘小李白庄’两庄居民都自称是李白之后,”由于张先生相信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绝嗣之家”的说法,故认为“恐怕并不可靠”。
再就是1997年11月曾收到江苏省仪征市胥浦镇萧南村时已75岁的李文豪先生的多次来信,自称当地的李氏族人系李白后裔,并提供了《李氏宗谱》有关记载的复印件,请求帮忙作进一步的考证,此《李氏宗谱》系清同治年间续修,其《李氏宗谱源流序》这样记载道:“第论夫真州西区甘草山中坊萧家桥一支,其始迁祖谪仙公,兴圣皇帝九世孙,唐之名士也。
因访族人当涂令李阳冰,卒于其地,就葬于当涂之谢家庄青山东麓,子孙因守庐墓,遂家焉。值五代之世,纷纷割据,朝夕易君,江南之地无干净土,仍回巴西祖籍焉,传至二十三世,有裔孙李现公,随明帝燕王南征,功成受赏,因慕江山之胜,遂卜居于仪邑之西偏萧家桥,后公因官寓巴西,公亦回祖籍。传至六世孙郁如公,复迁仪,为迁仪之始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