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683年十二月在洛阳驾崩后,武则天便在洛阳大显身手。洛阳实际上早在隋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东都,但李渊建立大唐之后就将东都废置了,李世民继位之后又改为洛阳宫,一直到657年,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三年,唐高宗李治在武则天的建议下巡幸洛阳,再次将洛阳定为东都,并且大肆扩建东都。
1、武则天到底算哪里人?
武则天是山西人的骄傲,祖籍山西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文水县人。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当时父亲武士彟为库部郎中,而且被高祖李渊列为太原元谋功臣,所以武则天应该出生在京城长安。李世民继位的第二年十二月(公元627年),利州都督李常孝恩谋反罪被李世民处决,武士彟被调往利州任都督一职,利州之名源于西魏大将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命名为利州,治所就是今天的四川广元。
武士彟治理利州五年,政绩斐然,(武士彟剧照)公元632年,李世民改封武士彟为荆州都督,同样在荆州任期间,武士彟因政绩突出而升迁,最终官拜三品工部尚书,晋爵应国国。公元635年李渊去世,不久武士彟也病故,据说是死因于思念故主有关,关于武则天祖上的身世有两种记载:一种是世世代代务农为业,到了父亲武士彟这代开始弃农经商,并借助隋炀帝大兴土木的东风而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隋炀帝派李渊为太原留,武士彟得知李渊上任途经并州的消息,有意设宴结识、巴结,并随后在李渊的生活起居上提供了一些资助,出于感激,李渊给了武士彟一个行军司铠参军的小官职,于是武士彟摇身一变,又弃商从政。后来在李渊太原起兵的过程中,武士彟除了积极出谋划策,而且还在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因此唐朝建立后,武士彟位列唐朝开国功臣之列。
正当武士彟春风得意之际,发妻病故,留有二子,高祖李渊为彻底改变武士彟出生低下的身份,于是又为武士彟撮合了一段婚姻,对方是正宗的关陇贵族杨家宗室,只是年龄稍大了一些,据说已经年近四十。不过杨氏的肚子很争气,连续为武士彟生下三个女儿,二女儿就是日后叱咤风云的武则天,(武则天剧照)另一个记载说是武则天祖上世代官宦,又说是商业世家,显然互相矛盾。
而且武士彟做的第一个生意是走街串巷叫卖豆腐,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又改为贩卖木材,之后的身份变化与前一种记载差别不大,但是第二种记载很可能经过人为的修饰,所以武则天祖上务农为生的说法更可信一些。武则天就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另外一个人的祖籍不会因为暂时生活地域的改变而改变,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2、为什么武则天选择洛阳建都?
武则天在洛阳建都,并将其定为神都,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政治因素,即与李唐王室斩断关系,并削弱李唐王室的影响力而改朝换代,然而,如同武则天继位之后所做的一切巩固自己权力的努力一样,实际上最后都脱离不了李唐王室。即便武则天建立的是武周政权,在忠于武则天的朝廷重臣眼中,武则天做皇帝也只是近似代家长的存在,她接的是唐高宗李治的班,而她的儿子最后也必然是未来的皇帝,
而且历史的最终走向也确实是武周政权最终消失,皇帝的位子重新回到了李唐王室手中。洛阳实际上早在隋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东都,但李渊建立大唐之后就将东都废置了,李世民继位之后又改为洛阳宫,一直到657年,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三年,唐高宗李治在武则天的建议下巡幸洛阳,再次将洛阳定为东都,并且大肆扩建东都,之后的岁月里,李治在东都执政的时间超过了十年,洛阳和长安几乎同等重要。
李治为什么如此重视东都呢?固然是与武则天的撺掇脱不开干系,更多的恐怕是要脱离关陇集团的束缚,为加强皇权做准备,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死后,他曾经的枕边人改朝换代并在洛阳定都,将李唐王室折腾的死去活来。李治最后的日子也是在洛阳度过的,他去世后,其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不过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寻到错处贬为庐陵王外放,然后让第四子李旦继位为唐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