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把白河的源头和尽头分别在哪里一一道来。在现代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但在古代以步兵冷兵器进行防御可以说防不胜防,南阳白河的源头白河虽说在南阳穿城而过,妇孺皆知,但源头却是在洛阳的嵩县境内伏牛山玉皇顶,流经南阳市境内,全长大致550公里,常年有水,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南阳市区的白河建城了城市湿地公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1、西周为什么准备建都洛阳,洛阳好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查到有这么一段记载,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建造洛阳。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将营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郏鄏,卜曰:“传世三十,历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
2、中国古代建都关中盆地、洛阳盆地,为何不建都南阳盆地?
南阳盆地居中国腹心地带,北为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随州走廊与重镇襄阳练成一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为什么没有帝王在此建都围棋有句话叫“金角银边草肚皮”,历史上中原腹地虽然富足,但也是四战之地,饱受战乱之苦,三国时南阳诸葛先生在此地居住,对周围环境可谓是了如指掌,后来还是把战略重心放在西川,因为这里守不住。
刘秀起于南阳盆地,建立东汉帝国,但他建都于洛阳,并未建都于宛城(今南阳),(上一张南阳盆地战略图片)从图上看,南阳盆地虽然群山拱卫,整个南阳盆地面积有四五万平方公里,但山脉之间距离很大,四面透风。在现代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但在古代以步兵冷兵器进行防御可以说防不胜防,具体来说,北方有方城通道;东南有随枣通道;西边有商洛通道;南边,只要拿下襄阳,就是一马平川。
战略思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说明了当时各军阀的战略思想,城墙高大厚实,城内存积粮草,形成大都市规模,如秦汉唐的西安,宋的开封洛阳,明的南京北京,在冷兵器时代,据坚城而守是第一战略思维。所以古代想扩大地盘就要去抢夺大城市,南阳当时不具备大城市条件,刘秀自然就要去抢占洛阳,战国田单守即墨五年之久,并打败乐毅,还有朱文正守南昌,张士诚守高邮,于谦守北京等都是取得了胜利。
这样看来,地理上的战略位置在古代是次要的,现代南阳盆地建帝都的优越性如果现代迁都南阳,那可是绝佳位置。整个南阳盆地地形阴阳合同,如太极图一样,符合风水学里面所说的龙兴之地,南阳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有山有水还有点田,关键没污染。交通便利,承上启下,进退有据,大战略上群山环伺,地下防御优势明显,真乃建都的好位置啊!,
3、南阳白河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
白河是南阳人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南阳儿女,做为一个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南阳土著,如果连白河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都不知道,岂不是相当于连自己母亲的叫什么都不知道吗?下面我就把白河的源头和尽头分别在哪里一一道来:南阳白河的源头白河虽说在南阳穿城而过,妇孺皆知,但源头却是在洛阳的嵩县境内伏牛山玉皇顶,流经南阳市境内,全长大致550公里,常年有水,流域面积12500平方公里,南阳市区的白河建城了城市湿地公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南阳白河的尽头白河在流经南阳的南召、方城、宛城区、卧龙区、新野,然后至湖北的襄阳市,后与唐河汇流成唐白河,自东北向西南前行,约二十公里后注入汉江,汉水又是长江的支流,而长江最终注入的是东海,东海又属于太平洋的一部分,因此广义来说白河的尽头在太平洋,狭义的讲白河的尽头在汉江,总结:以上就是我对南阳白河的源头和尽头的回答,如有异议,欢迎在评论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