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凡作画者,其毛笔书法功力都是深厚的。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1、初学书法者,选毛笔有讲究吗?
学写书法,第一件事就是准备“笔、墨、纸、砚”。尤其选笔,是最必须、也是最重要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选一枝适合自已的好毛笔呢?(图1)首先,确定所选毛笔的种类。毛笔的种类很多,一般写字的笔,大致分软性、硬性、中性三类,软性的笔,有羊毫、鸡毫等。硬性的笔,有紫毫(免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软不硬)的笔称“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
选用什么笔,要看字的大小而定,写大楷、隶书宜用软笔;写小楷、行、草书宜用硬笔,中性笔不软不硬应该选用空间更大些。(图2)其次,确定所选毛笔的大小,毛笔大小,决定于笔头的直径。笔头是一个圆锥形,笔头的直径就是圆锥形底部的宽度,选大笔还是小笔,取决于你要写多大的字。通常学书法,应该从大字开始,大笔可以写小字,小笔不可以写大字。
(图3)第三,确定所选毛笔出锋的长短,出锋的长度,就是笔头露出笔杆外面的部分,不同毛笔出锋的长短相差很大。长锋的好处是储墨量较高,但出锋越长,越不容易控制笔尖,短锋的缺点是储墨量较少,但锋短容易控制笔尖。中锋的优缺点在两者之间,用长锋还是用中锋,甚至短锋,要看你的需要而定。简言之:如果你是书法初学者,建议还是选择中锋最好,
(图4)第四,以“尖,齐,圆,健”为标准确定最终所选。所谓“尖”,就是笔毛聚拢时笔锋要尖锐;所谓“齐”,就是把笔毛捺扁时看去要齐,可用手指把笔头捻开、捺扁,看是不是内外都齐,象篦子的齿一样没有参差长短;所谓“圆”,就是写起字来,四面都圆转如意,必须整个笔头象初出土的肥笋,圆浑饱满,没有凹凸;所谓“健”,就是弹性较强,把新笔捻开,蘸些唾沫,在大拇指甲上来回绕圈儿,笔尖要圆转自如,没有“枪毛”(突出在旁边的笔毛),绕罢提起,笔尖自然收束,回复尖挺,
将这四个条件合起来考虑,可知选笔时应挑笔毛肥些厚些的,不要又瘦又单的,写起来方能得力(图三五)。(图5)最后还需要有点护笔的常识,新笔笔头上有胶,买回来后,须先浸在凉水里让它自已慢慢发开(不要用热水),不要硬捻或用牙咬开。写中楷的笔,发开整个笔头的三分之一;写大楷的笔,发开整个笔头的一半,不要多发或全发开,
2、洛阳为什么叫洛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
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