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襄阳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殊不知,襄阳的美更多来自温暖的襄阳人。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也许是因为紧邻四川盆地,襄阳人和四川人一样,都爱玩麻将,懒散也是襄阳人的另一种性格,作为一个襄阳人,还是很容易分清楚河南话和襄阳话的。
1、襄阳人为什么说河南话?
提问题的听着,襄阳话是不是河南话先听听看,襄阳绿色叫楼色,河南是吗?襄阳鞋子叫孩子,河南是吗?襄阳上街叫上该,河南是吗?襄阳姑娘叫俩娃儿,河南是吗?襄阳米饭叫干饭,河南是吗?襄阳解放叫改放,河南是吗?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襄阳话属西南官话卾北片,这是国家定的,
河南好像不是这么定的吧?既然不是何来河南话?还有襄阳满山片野的水稻,河南是吗?有人说襄阳爱吃牛肉面就是北方,那武汉爱吃热干面是哪里?还有人说襄阳还种小麦和河南相近,那湖南大把小麦也和河南相近?襄阳话总体口音有些类似南阳话,方言却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毕竟和南阳是山水相连,口音类似正常的不能在正常了,就如黄梅之九江话,宜昌之四川话,荆州之湖南话,没什么奇怪的,拜托以后黑襄阳换个话题。
2、光武帝刘秀到底是哪里人?是襄阳人吗?
史书上记载刘秀是南阳郡蔡阳人,大概位置是如今的湖北省襄樊一带,历史上各朝代的开国皇帝里,刘秀的知名度不算很靠前,但确实是挺传奇的一个人,当然这不排除史书的美化。首先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文化程度相当高,我们最熟悉的刘邦、朱元璋这类开国者都是出身草莽,流氓习气普遍很浓,事实上按我们一贯的认知,能成大事的也大多是这种人。
但刘秀却算是知识分子出身,他曾就读于太学,这是当年的最高学府;夺取天下后,也没有其他皇帝常见的那些打击知识分子的举动。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位开国君王的影响,整个东汉时期的社会风气都比西汉保守内敛,儒学也格外兴盛,尽管如此,刘秀打仗也毫不含糊,昆阳之战就是标志性战役。他先是说服八千昆阳守军坚守孤城,然后亲自率领十三人杀出重围调集援军,召集到援军一万多人,
然后趁流星坠入敌营,王莽士兵人心惶惶的时候杀到,亲自斩首数十级,够传奇了。此外,刘秀性格温和,称帝后没有诛杀功臣,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云台二十八将”哪个都不比他强到哪去,不用担心哪个尾大不掉;和阴丽华的爱情也让后人津津乐道,那句著名的“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就是代表,还有对兄长刘縯的感情等等,至于“刘秀当为天子”之类的谶语就不用说了,
3、襄阳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市民生活水平怎么样?
感谢襄阳网友的信任并邀请回答本话题!就这个问题而言,人与人不同,有的生活条件好,有的生活水平一般甚至不好。观点如下:①参照城市类型规则,襄阳属于大城市标准,听起来、看起来感觉这座城市还不错吧。不仅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还是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同类城市经济三强之一,从招牌上来看,许多人都以为本地人应该生活水平挺高的。
②市区集中着全市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襄城、樊城、襄州、高新、经开(东津新区),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就是樊城区,该区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平均工资在2500至4000元左右。全市工资最高的地方是高新区,平均工资3000-4500元,但是高新区是工业区,大多都是进厂,劳动力度很大,相对于樊城区的工种要累许多。
③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首先就要以人均收入为主,说实话,襄阳薪酬收入并不高,很难满足每平8000元以上的商品房。④当地人的出路呈多元化,一是有技术、会手艺的,基本上都是200-400元每天,二是外出打工的,只要是沿海地区,都能获取翻倍的收入,三是有资源进国企的,高新区部分工厂“世袭制”高级工人旺季月入不低于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