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电瓶车也多,小而灵活快捷的电瓶车也缓解了地铁压力,减少了交通拥堵。苏州目前只开通了1/2/4三条地铁站,如果2019年12月3号线开通运营,2021年及以后年度5/6/7/8号线和S1线(经过昆山对接上海地铁)陆续开通,苏州的地铁运输功能会进一步提升,出行会更加方便,但整体不会像北上广深那么拥挤。
1、苏州地铁四期规划方案?
近日一份《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建设线路方案(征求意见稿)》在网络中爆出。根据《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35)》初步成果,新一轮建设规划拟申报实施4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9号线、11号线、12号线、14号线,总长161.4km,干货多多,重点内容如下,研究背景为: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35)按照网络中流传的征求意见稿,第四期规划建设规划建设线路分别为9号线一期、11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共91个站点,总建设里程长度为161.4km。
9号线一期(新区绣品街-园区胜浦路)9号线一期为东西向快线,覆盖新区科技城、南大校区以及园区胜浦、满足新区强烈需求,分流一号线客流,9号线一期全场61km,共设26站,其中16站为换乘站。我们之前也发过一篇文章,讲到科技城会有地铁经过,这么一看应该是属实了,而且9号线的终点是胜浦,科技城人民和胜浦人民盼地铁久矣,若这份网曝资料属实,终于要圆梦了!拟建设路线如下:11号线一期(新区玉山路站—吴江芦荡湖湿地公园站)本次拟推荐建设11号线一期为新区玉山路站—吴江芦荡湖湿地公园站。
串联新区生态城、科技城、枫桥片区、狮山片区、古城区、吴中城市副中心、吴江松陵片区、吴江南部新城等城市功能片区,覆盖沿线南大校区、市政府及体育中心等大量客流,填补吴江松陵南北向轨道交通服务空白,拟建设路线如下:12号线一期(相城盛北街—园区独墅湖)本次拟推荐建设12号线一期走向为相城盛北街—园区独墅湖,长约37.3km,设16座车站,设一段一场。
串联北桥、苏相合作区、高铁新城、城铁综合商务区、湖东CWD、月亮湾及车坊等城市功能片区,覆盖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城市功能中心的客流,弥补苏相合作片区及北桥片区轨道交通服务空白;串联苏州北站、园区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服务于沿线客流快速对外交通出行需求,促进了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拟建设路线如下:14号线一期(黄埭站—同里东站)本次拟推荐建设14号线一期路线为黄埭站—同里东站,南北方向,长约45.5km,设29座车站,设一段一场,
串联了望亭片区、黄埭片区、黄桥片区、姑苏核心区、石湖景区、太湖新城及吴江经济开发区等城市功能片区,强化核心区至相城、吴中、吴江的直接联系,覆盖了市政府、同里古镇等重要城市功能中心的客流,弥补望亭及同里古镇的轨道交通服务空白;兼顾苏州市区与硕放机场的联系需求,促进苏州无锡一体化发展;拟建设路线如下:从网曝的第四期规划建设来看,这次规划引入东西向快线,促进市域一体化发展,支持重点战略地区的发展,完善中心区骨干网络,加强对枢纽的衔接,巩固和强化苏州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位。
2、苏州号称千万人大城市,为什么感觉地铁人流量少?
到过东南沿海所有地级市(因工作关系,北京上海都有长时间呆过),也到过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所有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级市,从1998年到2008年,在深圳(关内4年多,关外5年多)呆了10年,2008年举家来到苏州,到苏州也有11年了,本人根据个人经历,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出入,敬请谅解):1/苏州一城四核(吴中吴江只算一核) 4个县级市,经济发展均衡,美景到处分布,宜居环境都很优,工作和居住地相对较近,这样减少了市民出行的概率,也减轻了上下班交通造成的拥堵。
2/苏州经济发达,居民比较富裕,家庭轿车已经普及,很多家庭拥有2部或以上,上班开私家车非常普及,出行也首选开私家车。因为道路规划建设比较超前,非高峰期基本不存在堵车,这样减少了地铁出行,3/公交系统特别发达方便,一方面表现是全:包括公交,有轨,地铁,城际列车,高铁,动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滴滴网约车等,构成了一个立体流动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