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堂上会基本由这些家族后人组成。也就是说现在的真田氏同时也是伊达政宗后人,日本贵族现在的生存情况因为人数太多,下面说一些比较著名的大名后人,现在主要从事与德川家有关的历史遗迹的摄影,同时还出版了德川庆喜的影集,这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继承信长公祭祀的唯一后裔了。
1、日本战国大名们的后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先说结论:依旧混得很好。本文很长,图片很多,请在wife环境下阅读,(1994年皇太子德仁亲结婚时,天皇在霞会馆与菊荣亲睦会会员合影留念。)日本是一个披着现代化外衣的封建国家,封建贵族阶级依旧存在,只是他们不在出现在普通人的眼中罢了,下面简单说一说日本贵族阶级形成过程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日本现行的贵族结构形成于明治时代,二战之后再次被改造,之后随着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基本定型,形成现在的结构,
1现代日本贵族体系确立过程明治二年六月十七日,太政官发布命令,宣布废止原旧贵族公卿大名的称呼,以后一律改称华族。明治十七年颁布华族令,参考西方受爵系统分华族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等,明治十七年七月第一次叙爵,包括原堂上公卿及其分家、原大名及其分家、御三家及家老、原交代寄合中俸禄过万石者。
此外,名和、菊池、新田等在历史上有功于皇室的家族后裔、部分神社的世袭神官也得以叙爵,被授予爵位总人数为507人,除此之外明治时期对国家有巨大的贡献者也被授予了爵位。比如伊藤博文,此后,各宫家(皇族)中降为臣籍者、华族分家、勋功华族、各大藩重臣、本愿寺等佛教宗派被相继叙爵,华族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时日本贵族组成=皇族 华族(原有旧贵族 新进的功勋贵族)(http://www.sanada.net.cn/shiliao/huazuyilan.htm附一表:至二战结束时华族受爵一览表,有兴趣的可自行查看,
)伊藤博文认为华族是“皇室之藩屏”、维持国家制度的基石。所以要赋予华族特权,保证其社会地位,在经济方面,华族的世袭财产受到保护,以其为目标的转让和抵押被认为无效。这样就防止了华族财产的流失,保证了其经济地位,在政治方面,贵族院议员绝大多数由华族构成,其中30岁以上的公爵和侯爵为当然议员,伯爵、子爵和男爵议员则在拥有本爵位的30岁以上人员当中互选产生。
在身份继承方面,华族爵位世袭,所有华族均保有宫中席次,在教育方面,所有华族子弟均有进入学习院学习的特权。将来只要成绩在学习院中能排到中等以上,便可以进入全日本第一的东京帝国大学,经过这种层层保护华族群体自然而然成为明治社会里上层阶级。二战之后日本投降,美军占领日本,美国出于政治目的保留天皇,但是为了稳定社会,必须摧毁旧统治系统,所以伊藤博文口中的“皇室之藩屏”——华族就躺枪了。
1947年,根据新的《日本国宪法》,华族制度被废除,据统计,当时有爵位者包括:公爵17名、侯爵38名、伯爵105名、子爵351名、男爵378名,共计889人。1947年5月15日上午10点,自岛津忠重公爵以下204名华族齐聚东京皇居“表三之间”拜谒昭和天皇,在会见中,昭和天皇告诫在座列:“从今以后华族制度废除,各位要努力不辱没祖先的名声。
”至此,华族这个词汇在日本社会中消失,但是华族阶级却没有消失,依旧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日本社会中。美国人虽然摧毁了华族制度,但是没有伤及华族利益,原本华族控制的社会资源依旧被华族控制,通过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华族依靠旧势力还在影响着日本。现在仍有不少后裔活跃于政、商两界,比如日本第79任首相细川护熙,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细川藤孝之后,前首相近卫文麿之外孙,是原熊本藩主细川家的直系第十八代传人,
2日本贵族的现在组成状况霞会馆提到日本现在的贵族,就不能不说一个地方——霞会馆。华族制度被废后,原本的华族会馆也不能在像以前一样存在,所以华族会馆变成了一般社团法人,改名叫“霞会馆”,作为旧华族俱乐部继续存在,霞会馆只有会员及相关人员才能进,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因被人们称为“现代的鹿鸣馆”,(鹿鸣馆【rokumeikan】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