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有人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唱豫剧的晋城、长治二地市,其语言与河南济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属正宗河南方言,原来河南把“师傅”称之为“老师儿”,还是带儿化音的,这仨字最好用河南腔来叫,很好学。
1、河南说话忌讳什么?
我是河北人,在河南待了三十多年了,我了解到的,有几个词是河南比较忌讳的。1、“不要脸”我以前有个口头语“不要脸”,这里的意思不是骂人,而是开玩笑的时候说的那种,就是笑骂谁谁“脸皮厚”的意思,刚来河南那会儿,和朋友们一起玩闹,有时候就会说出来这三个字儿,其他人还没什么反应,但是我发现豫东的朋友面露不愉之色,我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就给我说,不能这么说,开玩笑也不行,这是骂人的!从那以后我就尽可能地不这么开玩笑了,真的忍不住的时候,用“脸皮厚”、“不要鼻子”来代替,就是不能说“不要脸”。
2、“师傅”以前到外地问个路、打听个事儿都喜欢用尊称,但是早些年不兴叫“先生”、“女士”、小哥哥、小姐姐这样的称呼,貌似全国最通用的,就是“师傅”,但我刚到郑州那会儿,每次称呼人家师傅,人家都有点不高兴,爱答不理的。原来河南把“师傅”称之为“老师儿”,还是带儿化音的,这仨字最好用河南腔来叫,很好学,其他的直接转换成普通话或者别人能听得懂的就行,这才是在河南的通用称呼方式。
在河南,叫“师傅”有点贬低人家是一个干粗活杂活地位低下的人,叫成“老师儿”,瞬间就高大上起来了,这在全国很独特,3、父子长得可像的时候,不能说“这孩子和他爹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一个爸爸带着俩孩子,特别可爱,这俩小孩和爸爸长得特别像,一看就是亲生父子,于是就忍不住夸了人家一句:“这俩孩儿长得和爸爸一模一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谁知道我老婆赶紧出来打圆场,
到家后给我说:以后不能这么说人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话儿,有点骂人了,人家是父子,一个模子被你搞成兄弟了,人家会生气的。其实我这是夸呢,但是貌似,这么说,还真没感觉出来哪里是夸赞,只能说,我说这话本身逻辑就有问题,我错了,以后不这么说了,4、一般来说,凡是骂人的话,在外地都要慎用,因为不说别的,真骂起来,河南人骂的那些词儿,你可能都听不懂,比如“生人蛋”、“信球”、“日把歘”、“鳖孙”等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骂人”的文化,各种语境夹杂着地方方言,尤其是在一些村里,人家骂你你都不知道人家骂的啥意思,都骂不回去,多尴尬,5、其他的忌讳多是民风乡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规矩,尤其过年的时候,农村的不能乱做、乱说的东西有很多,烧火、做饭、吃饭甚至刮胡子都有很多讲究,不是一下子能学完,就只能多干活、少说话。
2、哪些省份和地区的方言类似河南话?全国大概多少人说河南话?
此题目,在我回答地缘文化与豫剧或河南方言时,已多有涉猎,这里再补说一下,首先说,河南方言,应指以开封和郑州一带的方言(这两地也有细微区别)。而豫南之信阳南部一带方言,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与济源话,带有山西方言味,洛阳老城区个别字的吐音,有的也难以听懂,如:馍、坡、湾、玩,发音不是常读音。
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达上述观点时,一些网友表示反对,称许昌、周口、商丘、洛阳、南阳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坚持“只有开封、郑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观点,理由是:一是开封是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还是河南省会。可以说,长时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郑州现在是全方位的中心,离开封又很近,现在正在实行郑(州)汴(开封)一体化。二是豫剧强调用河南方言来唱,而豫剧的最早发源地是在开封,因而,开封话,在豫剧里被视为正宗、规范,其次说哪些地方说河南方言,应当说,除晋东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围内,皆说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郸、邢台,鲁西(南)之菏泽、聊城(以及济宁之部分县、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苏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县、市,其方言虽与开封话有细小差别,但总体上属于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