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洛阳、开封等中原地区变成了战争的前线,宋金之间的数次大战都在河南地区,洛阳、开封首当其冲。一、开封的地理劣势开封处于河南东部,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到哪里都很方便,这样的地方作为都城,经济发展肯定是极好的,但是不利于军事防护体系构建,无险可守,只能依靠大量军队全方位防护。
1、今天的开封还有宋朝时候的建筑吗?
历史上开封因黄河水患多次被毁,但却屡淹屡建,现今开封地下深埋着6座古城池,形成了奇特的“城摞城”现象,其中就包括北宋都城开封府。虽然北宋东京城被深埋地下,但也残留有部分建筑保存至今,1、铁塔,又称开宝寺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故称其为“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历经宋、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漫长岁月,遭受了多次地震和水患而巍然屹立,
铁塔呈等边八角形,十三层,现高55.88米,基座及8棱方池因黄河泛滥埋于地下。2、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7年),塔身呈等边六角形,原塔九层,高80余米,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元朝末年因雷击部分损毁,至明代仅余三层,清初在残塔上修筑六级小塔,使繁塔形成大塔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现三层大塔高约25米,从下面大塔至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
2、开封是哪几个朝代的都城?
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开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都是哪八朝呢?夏朝2000年,我国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确认自公元前207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首个世袭制王朝——夏朝时期。
魏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大举向黄河以南推进,取得了郑、宋、楚三国的大片土地,并占据了大梁,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梁公元907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建都开封,是为梁太祖。后晋后唐灭梁后,旋即迁都洛阳,后唐历三世四帝,共14年。后汉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攻陷开封,后晋灭亡,
中原人民坚决反抗契丹,一些藩镇节度使也拒绝契丹入主中原。翌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于开封建辽称帝,后周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汉隐帝派人谋杀邺都留守郭威。郭威被迫以“清君侧”名义起兵至开封,杀后汉隐帝,次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以东京开封为都,
北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以兵变形式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定东京开封为国都。经过多次扩建后的东京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世界大都市,人口最多时达150万。东京城的经济十分繁荣,商业、手工业相当发达,北宋王朝以东京为都,历9帝、168年,成为开封建都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代都城。
3、北宋为何把都城设在河南开封?
大宋初建时,赵匡胤就认为:定都长安是上策,定都洛阳为中策,定都开封只是下策,可是,大宋的都城后来一直在开封,直至“靖康之耻”,被迫南渡。这是怎么回事呢?赵匡胤“迁都”之议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开封作了皇帝,然而,赵匡胤并不认为开封适合作为大宋的永久性都城。他很早就表明了态度,认为应该定都的原则应该是:“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基于此原则,他认为定都长安为上策,定都洛阳为中策。长安自不必说,“关中四塞”,依托关中“形胜之地”以制天下,最符合“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的设想,洛阳的地势不及长安,那也有邙山及八关为屏障,也算是有险可依,开封周围则是平原沃野,除黄河外,几乎无险可守,因此,赵匡胤一直想要迁都。不过,以其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为代表的重臣则反对迁都,主张就在开封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