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真实的三国历史,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

真实的三国历史,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6 05:43:4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

真实的三国里头,很多东西都是没有的,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只是艺术上的美化。就说赵云吧,你看到他多么多么神勇,其实在三国真正的历史中,他只不过相当是刘备的一个贴身保镖而已了,但是历史需要英雄,所以在文学家的笔中,他就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百战百胜的英雄了。

真实的三国是怎样的

2,三国是历史真的吗

是问的历史上有没有三国这个时期的话,那就是真的有。三国指220年-280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190年董卓挟持朝廷从洛阳迁都长安,各地军阀则相互争斗,天下开始群雄割据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刺杀后,长安又被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军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后称帝,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次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223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三国演义的话,那就不全是真的,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这部三国志是比较接近史实了)改编的一部小说。。当中有些夸大成份,跟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必竟是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历史在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故事框架,一个时空断限。历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历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它不再像历史典籍那样去真实地记录历史、叙述历史,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去塑造历史、虚构历史,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爱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对历史精神的阐释全都融合到一起,将三国历史加以演义、虚构、渲染,或者改头换面。由于小说艺术本身的局限,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只是选取了三国历史上最具艺术效果的方面枣军事斗争,而对同样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措施则没有涉及。   具体而论《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性,有人开了个七分真三分假的单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不好用派比例的办法来区别真假。如果要派个比例,我认为从历史科学的角度严格要求,《三国演义》最多只有五分真。  与三国历史的真实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史事经过、典章制度、生活习俗、人物功过、人物性格、官制、礼仪、时间、地域等或是不准确,或是弄错,或是有意虚构,或是过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真假并存。尤其是书中所记典章制度、生活习俗等,大量是作者生活在其中的元明时代的,与三国的实际情形相差很远。譬如坐姿,在《三国演义》中人物都垂脚高坐凳椅,而历史研究表明,三国时期人们普遍跪坐,即使是妇女梳妆,也都是跪坐进行,到了唐末五代以后,由于胡床的传入,坐姿和坐具才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在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总导演采纳了我提出的跪坐的建议,增加了时代感。下面,我举几个典型人物的例子,更能清楚地辨明《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的差别:  一是与诸葛亮有关的“空城计”和“死诸葛走生仲达”。“空城计”完全是虚构的,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二是关羽的一生事迹。《三国志》中对关羽的记载很简单,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赠给关羽的美名最多,对关羽的一生事迹虚构得也最多。如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都是假的。至于关羽死后在玉泉山显圣、并活捉吕蒙使其毙命,则纯粹是封建迷信。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关羽放水淹七军事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关羽料定秋雨季节必有大水,先堵住低湿地带,自居高处,然后“放水淹七军”。  三是为丑化曹操而故意歪曲史实。如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三国志》的《武帝纪》、《周瑜传》等写的是两军相遇于赤壁,曹军大疫,初战不利,乃引军还。而《三国演义》则将它无限夸大。又如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三国是历史真的吗

3,三国历史最真实的版本

品三国 三国志 三国演义就不要看了。 百家讲坛里的品三国多看看挺好。张作耀的也要看。三国史话
陈寿的《三国志》更真实
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
三国志

三国历史最真实的版本

4,三国历史是真的吗

问题一:三国是历史真的吗 是真的,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 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挟持朝廷从洛阳迁都长安,各地军阀则相互争斗,天下开始群雄割据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刺杀后,长安又被董卓余部李唷⒐汜等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 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军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后称帝,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次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 刘备于223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问题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 是真的历史吗 演义,说白了就是:小说。 以陈寿的《三国志》为主要素材,收集民间传说及历代野史(就是非官方记载的史书)编著而成的。 正统的官史,基本就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所谓基本,,举个例子吧。为什么读完《三国演义》再看《三国志》总觉得诸葛亮,突然从一个带有神仙光环的圣人突然变成一个酒囊饭袋的草包。话非如此,只是说,相差太大了。有不少人就赞同这么一个观点:陈寿年轻的时候曾欲拜诸葛亮为师,但是诸葛亮看不上陈寿,拒绝收陈寿这个学生。于是陈寿记恨在心。这也是有点根据的。 而小说,为了销量(呵呵),不免要取悦读者,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这样以来,它就难免要加入作者本人的感 *** 彩,当时社会的主流论调,等等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比如说《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博望,空城计,蒋干盗书,都是《三国志》中没有记载的,或者与《三国志》记载的有相当大出入的。这还有很多。 如果要学习真正的历史,那就不得不看《三国志》。 还有就是,为什么罗贯中特别偏向于蜀汉?这是迫于当时明朝这又一世袭王朝的社会压力的。汉朝原本姓刘,那么在当时的诸侯当中,自然刘备就是正统。其他姓氏要想称霸中原,那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共诛。 罗贯中只有这么写,《三国演义》才不会被大明定为反书,才能卖得出去。 问题三:三国演义里大多数历史是真的吗? 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人们绝大部分上把《三国演义》当做真正的三国历史,但是我们发现说起《三国演义》的时候都是说它是一本小说。小说是可以随便写的,怎么精彩怎么写。觉得距离真正的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纯粹是民间心目中的三国,三国历史可靠一点的还是陈寿记传体的《三国志》。 问题四:三国演义是真实历史吗 历史上三国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演义是小说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历史上的人物大多在文中出现,大概的历史事件也有,只是在一些事件上,作者用小说家的方式改编了,有些人进行了神话。是历史类的小说。 问题五:三国是真的吗 是问的历史上有没有三国这个时期的话,那就是真的有。三国指220年-280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魏、蜀、吴这三个国家。 三国演义的话,那就不全是真的,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这部三国志是较接近史实了)改编的一部小说。。当中有些夸大成份,跟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必竟是小说。。 问题六:《三国演义》历史真的存在吗? 我给一些资料你看: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著作<三国志>改编的,是小说,与历史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区别考证 关羽篇: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是为孙坚所败;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军的徐晃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为了牵制孙权好让自己进军荆州和益州没有全力追击,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顺便说一下,魏延已经加入刘方,并非杀了韩玄后才加入的;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篇: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则略逊一筹,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这点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还有顺便说一下,孙权本来就有出兵的想法,诸葛亮没有激他的话他也会和曹操打上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与正史完全不同的比较重要的30个虚构事迹,对三国演义的补充: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气量狭小的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 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亮面见孙权而已..诸如智激周瑜、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4 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5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6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更不会嫉妒诸葛亮,周瑜当时甚至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7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8 取蜀攻略:由庞统法正完成,非诸葛亮。 9 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此处为裴松之引野史之注解,非《三国志》之原文也;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正史 上只记载了一个董卓的侍女跟中郎将吕布勾结 10 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11 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12 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而演义很多地方把败仗写成了胜仗,如第二次北伐的陈仓之战,其实是败仗。 13 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14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5.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属虚构。 16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7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8 .诸葛亮用兵如神: 诸葛亮擅长后勤内政,用兵并不是强项。 19 借荆州:与诸葛亮无关,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是鲁肃主张借给刘备的 20 .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 问题八:三国是真实历史吗? 不是。 事实上演义和史实分歧很大,人物描写不能看。 如果想改变一下对三国的看法,请阅读三国志。如果想从“尊刘抑曹贬孙”转换为“尊孙抑曹贬刘”,请看大都督周瑜。 不过,新三国比原来那个好了不少。 问题九: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关于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海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 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可见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而并非凤雏死前献地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可见是罗贯中为了借此描写曹操之奸雄之见。 另外还有些人物,也很不妥,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 问题十:三国是历史真的吗 是真的,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 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挟持朝廷从洛阳迁都长安,各地军阀则相互争斗,天下开始群雄割据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刺杀后,长安又被董卓余部李唷⒐汜等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 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军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后称帝,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次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 刘备于223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5,历史上真的有三国吗

有的,三国演示是根据三国历史撰写的,只不过超过了历史范畴,内容有些浮夸,加了很多作者的主观感情,三国人物很多都是真实的,故事不一定真实。
有句俗语:真三国、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 指的是 《三国演义》 说的是真实历史,《封神榜》《西游记》是杜撰的。
真实不虚
肯定有,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就有记载,而且曹操墓也能证明这一切。
当然了,史实啊。你可以去看看《三国志》。

6,真实历史中的三国

张飞,出生于书香世家,少年时,文武皆有所成。他的两个女儿都成了皇后,容貌应该不差。关羽,没有演义中写的那么神,很多故事是虚构的。因为关羽早被推上了神坛,被奉为天神,后世之人只能赞美。周瑜,史书记载是病死的。三国演义中写他没有容人之量,是为了衬托诸葛亮。
1.张飞智谋当然高,由于别的人更高,所以把他比下去了,三国里智谋低的早都死了。相貌不知道2.不好说,但是不敢否定3.肯定不是气死的。史书记载是病死的,也有可能是中毒后,长病死了。
对的。三国演义是在历史上的虚构
去看三国志

7,求教有关真实三国历史的资料

不仅仅···其实 你这个真实的意思 你自己要先明白, 不管事 三国志 还是 三国演义 魏书、晋书、吴书、后汉书、资治通鉴 还是史记 什么的记载。 都是人写的,人都是有感情色彩的,写出来不免会褒贬不一, 包括网上一些 知名人士的讲解什么的, 都带有他们的个人意思,这个 看的多了 听的多了,就会从中感悟到你自己对于三国的理解。
根据三国志类别资料,自己深入调查吧,就像易中天说三国似的自己研究出的才是最能说服自己的
除了《三国志》之外还可以看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
陈寿 三国志 不过话说就算史书也很难有完全真实与公平,不如自己考古
品三国 三国志 三国演义就不要看了。 百家讲坛里的品三国多看看挺好。张作耀的也要看。三国史话
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也包括三国历史)。 希望对你有帮助,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它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还有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文章TAG:真实真实的三国三国历史真实的三国历史

最近更新

  • 工业造型设计,工业设计不是创造技术而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工业设计它的任务不是创造技术,而是用科学技术和美学来解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友好界面,产品造型设计是从产品造型、色彩、图案、质感、材质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强调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顾祝同简介,第二十一军:廖雷第三十二军:顾祝同

    第三军:于学忠第十一军:李第二十一军:廖雷222军:邓锡厚224军:顾祝同(兼)第三军:庞炳勋227军:杨森下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1949年淮海战役后,部精简后迁至广州,后又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腌制柚子皮,腌柚子皮的做法

    腌柚子皮的做法要把柚子皮,切成片,然后在开水里煮十几分钟,这是为了去除柚子皮的苦味,然后把水拧干,越干越好,不然的话腌好的柚子皮放不了几天就会变坏。接下来把红辣椒,大蒜跟生姜洗干净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陪产假多少天,军人陪产假多少天

    军人陪产假多少天2,法律规定陪产假是多少天1,军人陪产假多少天1.《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男方为军队人员,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夫妻异地居住、享受探亲假的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容中信出版社《制度的笼子》故事多,有解读2,牢记使命的英文怎么简写Keepinmindthemission牢记使命我是来看评论的3,领导怎么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搞笑押韵顺口溜,谁有自编搞笑霸气的五句诗顺口溜也可以要押韵

    谁有自编搞笑霸气的五句诗顺口溜也可以要押韵2,求一押韵搞笑的句子1,谁有自编搞笑霸气的五句诗顺口溜也可以要押韵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孤家寡人欲断魂借问美女何处有牧童遥指三里屯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外戚干政,为什么汉代外戚能够干政

    为什么汉代外戚能够干政2,外戚干政最开始是哪个朝代呢西汉吕后算吗还是王凤1,为什么汉代外戚能够干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汉代的女的太强悍,都有强烈的权利欲望。其二就是皇帝年龄小时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

  • 考研复试简历,考研复试简历怎么写好好看

    考研复试简历怎么写好好看2,考研复试简历都写什么内容用word写吗1,考研复试简历怎么写好好看推荐楼主写明以下几点:1、本科所学习的主干课程;2、参加的主要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3、 ......

    赤峰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