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鹿肉都被人们认为是“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比如《本草纲目》就有这样的记载。鹿就不同了,它们驯化时间晚,人吃得比较的少,对于这种肉一般人会持观望的态度或者猎奇的心态,这是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巨大的需求量的,鹿的寿命马鹿和梅花鹿是最常见的养殖鹿,它们都是鹿科鹿属下的动物,只不过它们属于不同种,所以是有生殖隔离的。
盐焗鸡是道著名的客家菜,所以最好吃的盐焗鸡自然是要到客家人聚集多的地方,梅州就是其中之一,梅州也被成为世界客都,离广州非常近。一道好吃的盐焗鸡要保证:味道浓郁、皮香肉嫩、多汁爽口现在经常吃到的盐焗鸡失去了这些口感,肉质变得较为柴了,梅州有一家店家(老屋三妹),在传统盐焗鸡做了改良,多汁肉嫩皮香,非常推荐去尝试如果实在抽不开身,在广州的小柄胜的招牌窑鸡可以尝试,可以理解成多汁版的盐焗鸡希望你会喜欢。
2、鹿肉比牛羊肉更鲜美,更营养,为啥市面上没卖的?
2017年,我国鹿的存栏量达到了170万只,按照一只平均120公斤的体重算,这就是至少10万吨的鹿肉(20万吨去掉内脏和骨头剩下一半多),而且自古以来,鹿肉都被人们认为是“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比如《本草纲目》就有这样的记载:鹿肉味甘,温,无毒。补虚赢,益气力,强五脏,养血生容,而且鹿肉肉质鲜嫩、结缔组织较少,比我们常见的牛羊肉要鲜美多了,不过,虽然鹿在我国有着上百万存栏量,但是我们在市面上却很少看到鹿肉。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下图为鹿小排)鹿的作用人类从距今约1.7万年前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到了距今约1.1万年前就已经驯化了3种动物,除了第一种被驯化的动物狗不是为了食用外,其他两种绵羊和山羊都是为了吃和穿(皮毛)而驯化的。之后,我们的祖先不断地驯化动物,充实着我们的肉食来源,这才有了我们如今多种选择的肉食来源,
到了近代,人们虽然依然在驯化动物,但是以肉食来源为目的的就越来越少了,比如1600年驯化的金丝雀、1500前左右我国驯化的鸳鸯等等,同样鹿也是如此。在如今的养殖鹿中,占比最大的是马鹿和梅花鹿,其中梅花鹿的数量比马鹿要多出几倍,而马鹿的驯化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新西兰,它们都是近代才驯化的物种,而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鹿茸,
鹿茸不是单纯的鹿角,而是公鹿刚刚长出的角,此时的角有两个特点:未完全骨化、上面带有细小的绒毛。一般情况下,鹿茸都是从马鹿和梅花鹿的头上取下来的,不过二者的绒毛颜色不同,其中马鹿的绒毛呈青色,而梅花鹿的绒毛呈黄色,所以又有“黄鹿茸”和“青鹿茸”之分,鹿茸根据取下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砍茸和锯茸两大类,其中砍茸就是将鹿的头砍下来,然后再砍下鹿茸,这是杀鸡取卵的方法,不常用,只是在一些要老死或者病死的鹿上应用,而锯茸就是要么将鹿固定住,要么麻醉后用锯子将鹿茸锯下来的一种方法。
由于鹿茸是可以再生的,所以大多数鹿会采用这种方法,弄清楚了鹿的作用(取鹿茸)以及取鹿茸的方法,我们就知道为何鹿肉不常见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取鹿茸时用锯子,所以这些鹿不会被杀死,而是留着一年年的取鹿茸用。因此如此大的存栏量其实都活着在取鹿茸呢,只有少部分年老的会被杀死,肉流向市面,自然就比较少见了,鹿的寿命马鹿和梅花鹿是最常见的养殖鹿,它们都是鹿科鹿属下的动物,只不过它们属于不同种,所以是有生殖隔离的。
如果我们想吃一种不是以肉食为目的而养殖的动物,除非它已经没有价值了,而鹿角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一般情况下,一只鹿从2岁以后就开始取鹿茸,一直可以持续到它老死,因此,鹿的寿命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吃到鹿肉,在自然状态下,马鹿的平均寿命在12年左右,但是在人工饲养下,这个平均寿命可以拉到15岁左右,而在野生环境下梅花鹿的平均寿命可达20年,在人工饲养下,平均寿命也会相应增加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