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漯河并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河南最小的城市是济源。通过上面这三个指标的对比,显然济源是河南最小的地市,但是就人均GDP而言,济源也是很靠前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漯河鹤壁被周边的强市合并,确实有利于整体城市实力的提升,是合并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会很多,区划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对此审核非常的严格,一般情况下是不在允许合并的,而且小城也有小城的好处,比如漯河市,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现已成为国家知名的食品名城,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1、漯河,是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
感谢邀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漯河并不是河南最小的城市,河南最小的城市是济源。第一从经济上来讲,漯河受地域面积的影响,经济综合实力处在河南第16位,这主要还是依据当地众多的食品产业,根据万隆在漯河电视台的讲话,仅双汇集团,一年向漯河财政交税就达到80个亿左右。还有众多的食品业、制造业,例如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银鸽集团、南街村集团、统一集团漯河分厂·、旺旺集团漯河分厂、三剑客奶业等等都在支撑着漯河的经济发展,
漯河高速交错、京广铁路横穿,且位于河南中部的优越地理位置,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第二从地域来讲,由地图显而易见,漯河的地域面积大于济源和鹤壁,在河南省地市中还是位居第16位,漯河下辖两县三区,现在在城区东南又分离出来一个开发区,城区除南部因铁路和高速的阻挡发展缓慢外,东北西三面正在不断开发发展。
第三就是人口,与经济和地域相比,人口超过了三门峡位居河南省各地市第15位,这大概是因为漯河位于豫中平原,境内无山全是平原,三门峡位于豫西山地,不利于人口聚集的缘故吧。通过上面这三个指标的对比,显然济源是河南最小的地市,但是就人均GDP而言,济源也是很靠前的,漯河是全国食品名城第一届称号的获得者,以前的夜市也很出名,有机会可以来转转。
2、有人称三门峡是河南的“鹤岗”,房价常年保持全省最低,什么原因?
黑龙江的鹤岗今年火了,原因就是房价超级便宜,一些南方的朋友组团在网上通过鹤岗中介办理过户手续,更有一些买不起房子的自媒体作者,不远万里到鹤岗花几万块钱,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三门峡市地处河南西部,位于郑州和西安的中间,房价确实在河南省各地级市中保持低价位,综合各种情况,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原因:知名度不高三门峡曾经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红火过,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者齐聚三门峡大坝建设工地,报纸电台天天都有来自三门峡建设进度的最新消息,随后设立了三门峡市,行政级别一开始就是地级市。
随着大坝的建成发电,加上三门峡降级成为县级市,三门峡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全国的知名度下降了,尤其是1994年三峡大坝的兴建,让很多人关注度转移于此,误以为三门峡就是三峡,人口流失严重三门峡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达洛阳郑州开封,西可到渭南西安宝鸡,北过黄河到山西运城只有50公里,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员的流动,加上户口限制政策放开和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人往高处走”的观念,人口流失是在所必然的。
我身边一些朋友的孩子,有的刚上初中,就被附近一些城市的学校选拔走了,考上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回来的不多,大部分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他们不但自己不回来,在经济条件改善后,还把父母也接走去“享福”。没有大型企业市区周围原有的几家大型企业,如河南二印、铝厂等,或改制或倒闭,十一工程局总部也迁到了郑州,人们普遍觉得找个工作太难了,
没有好的企业,就留不住人才,就算暂时留住,但福利待遇不高,最后的结果也是走。试想如果有富士康那样上万工人的大型企业进驻三门峡,就能带动房地产的兴盛,也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大面积拆迁市区的几个大型城中村,如上村、崖底、田家渠、师家渠等,最近几年都拆迁了,高楼大厦替代了以前的“老破小”宅基地房屋,村民有的一家分了好几套房子,自己根本住不过来,于是卖的卖、租的租,房源多就遏制住了市区房价上涨的势头。
现在城中村改造拆迁势头仍然如火如荼,市区南边的贺家庄正在拆迁,市区北边的会兴正在征地赔偿,用不了几年,这两处地方又会产生大量房产需要“消化”,没有好的本科院校虽然有一所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在市区西部教学,可每年招生和毕业人数不多,形不成规模效应,剩下的职业技术学院和社会管理学院,都属大专层次,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