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唐代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均为对汉代元气说的继承与发展中医里所说的元气是什么意思。
对于元气一元论,哲学体系称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准确来讲是无法用现代的唯物和唯心来定义古代思想的,因为现代哲学的唯物和唯心是指的人们能看到的物体和感知到的信息,而元气一元论时代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概况为道、器文化,道气也是存在的物体,器也是物体,不存在唯心
元气学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自然观学说,对于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元气学说对于西方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解现代物质结构理论都有启发作用。有人曾把张载的元气论与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17世纪的法国大科学家笛卡尔的以太漩涡理论,进行详细比较,发现两者惊人地类似。而现代科学中的电场、磁场、引力场以及电子、质子、中子等概念,都与“以太”有关。人们还认为,要理解现代场论的深奥知识,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在今天科学最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也有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包括元气学说在内的中国古代思想,以促进东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增进对于物质结构的理解
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可认为是老子的“道”。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气聚而成形,变为有形色的实物,气散则复归于太虚,表现为实物的消亡。——北宋张载云道家修炼中,元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气本质上支持者生命的存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
4、荀子提到过没有,“元气”这个词始见于汉代哲学著作。如《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唐代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均为对汉代元气说的继承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