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是因为深圳有以下2个优势,利于后来的发展。二、谈谈深圳未来的发展,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和先行先试改革实验区”双重的利好,深圳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想象空间极大,目前,各区都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分别是,我们经常说深圳速度,表达的是对深圳城市建设速度的惊叹,但深圳速度同样适用于隔壁的东莞。
未来的市中心,我想还是福田南山这一带。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处于有优势,然后是交通便利,没有光明、坪山那些地方偏远,南山是高新技术产区,经济实力自然不容小觑,福田是文化综合体,也是城市发展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市中心还是以南山、福田为主,带动周边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呈现向上的趋势,
2、深圳并不是平原大坝,为什么当初还要重点发展深圳?
当初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是因为深圳有以下2个优势,利于后来的发展。一、靠近香港,便与引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非常穷的,外汇更是稀缺,对深圳基本没有什么钱投入,只能给政策以吸引外资,当时的香港经济已经很发达了,资金充沛,产业也在逐渐地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外移,而内地岂有充沛便宜的人力资源,又有庞大的未经开发的市场,是港资的首选投资地。
内地封闭了几十年,又刚刚经过文革,香港社会对内地情况了解不多,甚至有很多误解和恐惧的,让港商深入内地估计很多人不敢,而深圳紧邻香港,港商过来很方便,工作生活便利,要有什么事,跑回去也很方便,语言(粤语)也听得懂,生活饮食等习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再加上深圳本地人在香港的也不少,所以港商对甚至这个地方相对熟悉一些,担心相对少一些,把特区放在这个地方,利于招商引资。
第二、深圳有很好的港口资源深圳一开始就是发展加工贸易产业的,原料零部件是进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出口的,因此需要良好的海运条件,深圳有这个条件,蛇口、盐田都有良好的海港资源,最初的加工贸易区就设在了蛇口。现在的深圳港,吞吐量应该能排进全国前三,其实,80年代设立的特区不只有深圳,还有珠海、厦门、汕头、宁波等,但只有深圳的发展是最成功的,这跟紧邻香港是分不开的。
3、未来深圳的发展是去中心化发展,还是多元发展?
一、去中心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似乎不是一个内涵上的问题,去中心化的概念来自于区块链,原意指的是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而多元化的概念相对于单一化、专业化,它是跨行业、多类型、非关联产业的一种组合,我认为去中心化并不代表不是多元化,反之,多元化也并不代表不是去中心化。二、谈谈深圳未来的发展,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和先行先试改革实验区”双重的利好,深圳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想象空间极大,目前,各区都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分别是:1、福田打造为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国际创新金融中心,紧抓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产业升级,提高中心区活力和辐射力、影响力,
2、罗湖打造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加快5G建设和旧片区改造,加快产业升级。3、南山建设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推进大数据中心和海洋经济项目的落地建设,4、宝安建成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成为西部核心,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
5、龙华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着力构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和时尚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以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文化四大服务业为重点,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6、光明是加快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以光明科学城为载体,同时发挥生态优势,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7、龙岗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深圳东部中心,推进产业升级,加快5G、人工智能等现代化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化产业集群,8、盐田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城区。9、坪山是合力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同样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和深化港澳合作区建设,10、大鹏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名片,形成生命海洋、生物制药等一批高科技产业群,打造生态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