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问,女儿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这个学校怎么样。一、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省属重点大学,在河南的省会,地缘优势明显河南农业大学,简称河南农大,是河南的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面积之大,在河南高校排第三,而且地理坐标省会城市,交通便利,此外在省会城市还能扩大眼界,毕业时来省会高校招生的单位又多,所以地缘优势明显。
1、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南自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据有其四——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一部河南的历史,是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浮的兴衰史,是记录群雄逐鹿杀伐征讨的争战史,也是记载先民们辛勤耕耘创造奇迹的发展史,关于河南,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诉说,有太多太多的宝藏可以挖掘。为什么河南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河南在近代衰落了?为什么河南的存在感不强?为什么河南人特别容易招黑?河南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挖掘,
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角度,与大家一道探讨河南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居天下之中的利与弊河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文明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郑州市新郑县为黄帝定都之地。大禹分九州,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为豫州,现今发掘的偃师县二里头宫殿遗址和安阳殷墟遗址,证明在遥远的夏商时代,河南即为王朝腹心区域。周朝建立,在洛阳建成周以监视中原,东周迁都洛阳,
东汉、魏、西晋、北魏皆以洛阳为都。隋唐以洛阳为东都,延至五代、北宋,迁都开封。自元设置河南江北行省,现代河南轮廓初现,明清河南省地理范围基本上与现代重合,纵观五千年历史,河南之兴,得益于居中的地理位置。范雎曾对秦王说道:“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三大重心关中、幽燕、江南连线成三角,河南尤其是洛阳、开封的地理位置,大致居于三角形的中心。张衡在《东京赋》中也曾指出,“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形象的道出东京洛阳居天下之中,经略四方的地势之利,从河南出发,北上燕晋,西进秦陇,南下荆楚,东入齐鲁,东南至江淮,距离较近,交通条件优越。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和其背后的关中为大运河三角的顶点,北连涿郡,南连吴越,将关陇贵族的核心区与旧北齐、南陈故地连接在一起,结束了自三国至南北朝以来长达300余年的南北分裂历史,有效加强统治,其后延至唐、宋,河南充分利用漕运的优势,作为帝国的核心有六百年之久。隋唐大运河与长安、洛阳、开封河南之衰,一定程度上,仍是拜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所赐,
河南北、东、东南三面皆是无险可守,为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西部面对的是拥有地势之利的秦塞地区,向来是关中军事集团出兵河南,因此历朝历代,一旦天下有变,河南必然沦为群雄逐鹿之地。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施和金统计,明代以前,河南发生战争数量居全国各省份之首,有820次之多,绵延的战争带来的是经济的巨大损失、人口的大量死亡。
汉末军阀厮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唐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黄河决堤、元明末年农民起义、民国中原大战等,使得河南在战争中都遭受到了惨烈的战祸,洛阳等名都数次遭到焚毁,数百年积累毁于一旦,王粲《七哀诗》所记战乱后的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诚可反映战祸之后中原千里沦为焦土的惨状。加之南宋以来,黄河泛滥,经济重心南移,海洋文明兴起,河南在中国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河南四大板块河南省有16万平方公里面积,按照区域划分,可分为豫北、豫东、豫西、豫南四大区域。豫北▼豫北主要有今黄河以北的新乡、济源、焦作、鹤壁、安阳、濮阳六市,明代设省,将黄河以北的三府归于河南,其后各代相沿,有制衡河北之意,防止历史上河朔三镇旧事重演,明代将黄河以北三府归于河南豫北西北侧与山西接壤,以太行、王屋山为界,晋高豫低,地势险要,有太行陉、白陉等险关,沁水、丹河顺流而下,从山西攻入河南易,从河南攻入山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