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用什么针效果好,那要根据病情来断,如病邪在皮下肉里,一般用鑱针、员针、三棱针(放血疗法),主治病邪在皮肤分肉之间的病,须浅刺邪去而正不伤。针灸用针关键在针尖,至于针的长短是因和施针的部位有关,”医者加以针灸、推拿等治疗,果然使病程转好,于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1、针灸用什么针比较好?
针灸用什么针效果好?中医一般用的针分九种,而我们常用的一般是鑱针、员针、员利针、毫针、锋针(三棱针)、(ti)针。针灸用什么针效果好,那要根据病情来断,如病邪在皮下肉里,一般用鑱针、员针、三棱针(放血疗法),主治病邪在皮肤分肉之间的病,须浅刺邪去而正不伤,如果是针带灸,一般是温针补阳气,属于利于补虚的针,这就要用到毫针。
我这么简单的说吧,驱邪扶正一般针尖较粗,如针尖锋锐的就适合温补,因针尖锐细,加上出针手法,达到补而不泄的目的,针灸用针关键在针尖,至于针的长短是因和施针的部位有关。这也不是说懂了用什么针就可以针灸的,关键还的看确诊病邪虚实,在人体皮肉脉筋骨那一层,施针时的得气于否,有道是得气施针如神助,不得气施针徒枉然。
2、针灸扎在疼痛地方有用吗?
你好!讲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偶然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推拿等治疗,果然使病程转好,于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而中医的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它们是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主治功用也不十分明确,但对病症的治疗有效甚至往往还有奇效,它的含义是由《内经》发展而来,但“阿是”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目前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时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等而予以临时认定为阿是穴,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而在中医针灸推拿临床治疗过程中,阿是穴既能反应疾病,又能治疗疾病,如《千金方》说:“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又如《玉龙歌》中说:“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比如医者利用阿是穴反应病候的特点,可以明确病在脏、在腑、在经、在络以及病情的轻重。因此在按摩与针灸都是须进行循经触诊,寻找疾病反应的阿是穴,根据经络的循行,在病变的周围、受累的部位、放散的范围、传导痛与麻的沿线、功能障碍的肢体、或病变经脉的远近端、施以按、压、拨手法检查时当患者反应疼痛或医者手指感到皮下有结节,此处为阿是穴,也可认为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再结合其它诊查,可用于诊断疾病,
比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阿是穴是由于病理反射及病变部位的经脉气血不通而致,即中医所说的不通则痛,通过对阿是穴的刺激,如针灸、按摩等,可以宣散气血,通络止痛,因此阿是穴在临床治疗方面,最常用于治疗痛症,比如落枕,压痛点(阿是穴)常在胸锁乳突肌上,通过针刺阿是穴配合远处取穴,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比如治疗腰肌劳损,通过推拿腰部压痛点,可快速缓解症状;再比如胆囊疾患引起的胆绞痛,一般在第8、9胸椎旁可寻找阿是穴,针刺治疗可用于缓解疼痛;阿是穴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对于疾病认识的经验总结,在中医临床中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治;我是@医匠,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