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则略有点尴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这块并没有特别耀眼的地方,是没有特色嘛。同理,河南饮食文化的粗放,是和河南经济地位的下降息息相关的,说河南菜粗狂,也是有原因的,为什么河南菜没有独成一派,形成自己的豫菜体系,在沪出差,吃过两家河南烩面,清汤寡水,面的韧劲还在,但没有浓香的白汤,烩面就少了灵魂。
1、河南有什么代表菜?怎么做的?
泱泱大中华,各种菜系算是百花齐放,至于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大家也能张口说上一两个,特别像川菜粤菜这种热门选手,随便说出个七八款都不在话下。但河南菜的存在感,则略有点尴尬了,堂堂人口大省河南,在代表菜这块并没有特别耀眼的地方,是没有特色嘛?早餐胡辣汤是家喻户晓;河南烩面扛起代表菜好像也有点心虚,毕竟就是一种主食吧!满街的大盘鸡、几乎家家都会做的确是来自于新疆,就算有点意思的洛阳水席,其实也就可以广义理解为是一道东北乱炖,
但回溯历史,梁实秋的笔下,是点过一些足以和知名菜系相媲美的名菜:黄河鲤鱼焙面、炸核桃腰、铁锅蛋、瓦块鱼、两做鱼等。其中,最撑得起门面的当然是黄河鲤鱼,据说只有出产在洛阳以下至开封黄河黑岗口一带的为佳,这道菜,重点是要吃活鱼,不吃死鱼;另外,大小在一市斤半左右,不能再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味鲜肉嫩,传统豫菜馆,在院子里总要特备一个水池,养着许多黄河鲤鱼。
当客人开始饮酒以后,一个堂倌手提一条鲤鱼的背鳍,来到客人面前,让客人看见确是一条活鱼,询问如何吃法,客人说出“两吃”,即焦炸一半,糖醋熘一半。当糖醋熘的一半吃完之后,堂倌将剩下的鱼骨端走,过了一阵,堂倌用盘子端来焙得极焦而保持淡黄色的细面条,盘绕盘中而不乱,其细如发,然后将一碗用鱼骨做的滚热汤汁浇在面上,发出微微响声。
2、河南的变蛋怎样做好吃?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河南变蛋和南方变蛋是有区别的,河南变蛋颜色金黄色,晶莹剔透,南方变蛋颜色呈黑色,变蛋剥皮就可以吃,也可煮粥,我们河南变蛋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变蛋,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凉拌变蛋的做法,变蛋剥皮洗净,切成几瓣,装入盘中,准备蒜捣碎,加入盐,生抽,香醋,香菜或荆芥切碎,小米辣切碎或切圈,把蒜汁浇到变蛋上,撒上小米辣,撒上香菜成荊芥,淋上香油,美味可口,香味十足的凉拌变蛋做好了。
3、河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为什么河南的美食大多比较粗犷不精致?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饮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说基本的,每天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说深远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遍“爱吃”的文化氛围中,饮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河南历史悠久,这个自不必多言。但是为什么河南菜没有独成一派,形成自己的豫菜体系?我们都知道,说到美食,我们知道淮扬菜的精细味美,为什么淮杨这个小地方,没有中原历史悠久,没有中原物产丰富,却可以有这样的美食呢?就因为一点,美食是要花钱的,
自南宋经济重心南移之后,黄河流域就逐渐走上下坡路,江南还是发展起来。历经宋元明清,江南地区可以说是经济一重镇,苏湖熟,天下足,就是这么任性。有钱了,什么都好办,美食,教育,这些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那些有钱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要有白花花的银子,自然是有人愿意去为那些富商巨贾做各种美食。只要愿意花钱,江南地区就是可以成为人文源朔,
江南的饮食文化,是和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的。同理,河南饮食文化的粗放,是和河南经济地位的下降息息相关的,河南的名菜,当然也不乏精致的。但是因为没有巨大的经济动力,所以最让外人所知的,不过是胡辣汤和烩面,看胡辣汤,各种肉和菜调料之类的汇聚一锅。烩面,同样是连汤带面还有菜都有了,简单粗暴,因此说河南菜粗狂,也是有原因的。
4、为什么有人说河南烩面走不出河南?
在北京建国门外一家正宗浓汤烩面,地道发白羊汤不膻,烩面麦香韧劲,三两片醇厚羊肉,一两粒红枸杞点缀,海带丝、鹌鹑蛋少许,两碟分盛香菜、糖蒜客人自行选用,三四种配置,每碗32-36元,另有其他熟食小菜五六种可另点。宽敞洁净商务快餐布局,每天中午、晚上宾朋满座,客人不单单是河南老乡,客寓京城三两年间,西北、东北、云贵、京沪同事加班宵夜常吃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