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同为乳业“大哥大”,在乳业市场始终占据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伊利和蒙牛对中国乳业发展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伊利和蒙牛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内蒙乳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乳业的发展,蒙牛是成长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伊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大型乳业。
1、你是怎么看待蒙牛乳业的?
伊利最早由一个规模非常小的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大型上市公司,是内蒙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蒙牛是成长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伊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大型乳业,不管当初老牛一帮人是如何离开伊利,和伊利的恩恩怨怨是他们之间的内部或者说是私人问题。伊利和蒙牛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内蒙乳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乳业的发展,
伊利和蒙牛对中国乳业发展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上市公司,应该为自己的股东们负责,一举一动要充分考虑市场效应,如果发生侵权行为,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自身的发展,良好的市场效应才是硬道理,纠结于个人恩怨,一纸失去理智、冗长的檄文,带给股东和市场的是无比的震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通篇的感受如同怨妇,彻底失去理智的怨妇,用无数投资者的信任和血汗一搏。
2、曾经的“乳业巨头”蒙牛,光芒不再,是如何被伊利甩在背后?
蒙牛和伊利,同为乳业“大哥大”,在乳业市场始终占据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从十年前的一家独大蒙牛,如今却被后起之秀的伊利反超,个中缘由自然很多。我作为一个超市经营者和终端销售商,单从市场维护和服务,说下自己的切身感受,2008年前后,我的超市牛奶制品,伊利的品相数量和销售额都只是是伊利的十分之一,从产品陈列到业务拜访,蒙牛都做到了服务到位和调货及时,价格体系有维护严格,充分保障了终端店的利润。
与此同时,产品美誉度也很不错,消费者进店购买蒙牛产品的主动性很强,大约到了2011年,伊利加大了对终端店的投入,给予了相对较高的陈列费,我的超市蒙牛乳制品逐步由伊利替代。这中间除了我们向消费者推荐伊利产品,主动选择伊利的消费者也是急剧增长,如果说仅仅是伊利给予经销商的投入较大,就让蒙牛销售下滑是不现实的。
这中间还是蒙牛的管理及终端维护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举例一、蒙牛某单品断货最长达到了三个多月,导致客户流失,消费者选择了伊利竞品。举例二、2015年春节,蒙牛低端牛奶积压严重,让我现款购进50件临期牛奶促销,并承诺春节过完换新货或无条件退货,后来业务员人间蒸发,经销商推卸责任,公司投诉无门,我自认倒霉,举例三、2016年,蒙牛公司经销商换人,公司经理、经销商、片区业务经理来店里“调整思路,保证兑现承诺”,我们签订了陈列协议,一月两月最终数百元的陈列费一分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