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是什么意思。玉米在我老家鲁西北农村一带叫做“棒子”,也有一部分人叫它“玉米棒子”的,其实相对于玉米的果穗,这叫法还是非常形象的,一般细弱的、不结玉米的或是玉米“香蕉穗”(一棵玉米上好多穗棒子的),那样的秸秆才会更甜。
1、“玉米”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
玉米在我老家鲁西北农村一带叫做“棒子”,也有一部分人叫它“玉米棒子”的,其实相对于玉米的果穗,这叫法还是非常形象的。“嫩棒子”是一道美食我老家属于平原地带,作物基本上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夏秋季的玉米地,玉米秸秆两米高,形成一片片漂亮的青纱帐。乳熟期的嫩玉米棒子,可是童年的一道美味零食呢,稍嫩一点的,一般会煮着吃,老一点的,那就烤着吃了,再老到了蜡熟期就没法这么吃了。
“嫩棒子秸”也是一道零食嫩棒子的秸秆也是农村孩子最爱的一道零食,小时候我们喜欢叫它“甜棒儿”,一般细弱的、不结玉米的或是玉米“香蕉穗”(一棵玉米上好多穗棒子的),那样的秸秆才会更甜。“棒花”也是不错的棒花是用老玉米粒儿做的,那是冬天农村孩子的零食之一,棒子粒儿,放上沙土,直接拿铁锅炒,炒出来的“棒花”甜甜脆脆的,吃起来很香。
2、农村老话说“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是什么意思?这样能增产吗?
农村老话说“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是什么意思?这样能增产吗?“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这是农村关于玉米种植的一句俗语,应该也是有一些年头了,而且到现在也是比较适用的,上世纪80-90年代左右的时候,我国的育种产业还是相对的要落后的。我记着那时候的玉米间距能轻松的过一辆自行车,这意味着亩保苗量是相当低的。
因为那时候种植的玉米品种都是农家品种,不耐密,而且还有个特点就是叶片是披散状的,相邻的植株只要密度稍微大点,叶片就会相互的遮挡,从而出现光合强度低、棒小、凸尖、籽粒不饱满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以前的玉米育种较为落后,没有将株型、叶片特点等生理因素考虑到育种中,从而出现了那时候的玉米品种都是不耐密品种。
后来在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育种产业发展,将抗病、抗倒、株型、叶片特点等生理情况再选育自交系和品种时一并考虑,才出现了公顷保苗5-6万株的品种,这时候的玉米有个特点就是耐密,株距不超30厘米,而且叶片的特点也有了改变,叶片相对的直立,叶片与茎秆的夹角变小,这就意味着在密植的时候,植株间的叶片相互干预的情况变小了,不会因为密植而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了。